本报讯 近日,笔者获悉,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信用制度建设、信用平台建设、信用信息归集等工作,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协同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制度体系日臻完善。我市出台全省首部地级市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即1套联合惩戒机制、3套发布制度标准、14个联合惩戒办法,在全省率先形成“1314”联合奖惩制度体系。
二是平台归集全省第一。2016年,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投入运营,改版信用濮阳网站,开通信用濮阳微信公众号,在全省率先形成“一网三库一号一平台”格局,实现了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截至目前,平台公示归集信用信息量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联合惩戒成效显著。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各级举办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39批次,发布上榜企业1897家、上榜个人1201人;发布失信被执行人34991家(人),联合惩戒9731家(人),限制出境204人,限制高消费6217人,促使13.21%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四是开展行业县域试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在全国率先建立濮阳市餐饮服务诚信网,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组织住建、民政、环保、交通、安监5个领域和南乐县、清丰县2个县在信用档案、信息归集等方面实施先行先试工作,为我市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是信用宣传丰富多彩。我市在全省率先依托高等院校设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开设征信课程、举办信用讲座等;在各级各部门、社团组织举行信用宣讲、诚信论坛等活动65场次,培训1.5万人次,为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营造了良好氛围。(赵玉鑫 庞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