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这里的农产品销路比较单一,经常会出现滞销现象,给农户造成损失。现在,我们通过电商平台,不仅拓宽了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农户滞销难题,还大大提高了咱濮阳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农户收入。”1月7日,正在仓库指导工人分拣、包装鹅蛋的电商创业人员马国耀说。
今年33岁的马国耀出生于濮阳县徐镇镇马吉村一个农民家庭,2009年大学毕业后,看到电商发展比较有潜力,便与几个同学一起在郑州创业做起了电商,主营汽车用品。由于汽车用品产业链不完善,干了几年后,马国耀便准备转型。考虑到自己的家乡濮阳县是农业大县,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再加上当地有一系列扶持电商发展的优惠政策,马国耀便决定返乡创业,通过网络销售家乡的农产品。2017年6月,马国耀回到濮阳县,成立了濮阳爱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京东购物网站开办“中国特产·濮阳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的农产品。截至目前,马国耀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苹果、梨、大蒜、洋葱、红薯、莲藕、鹅蛋、粉条、金银花等农产品100余种,销售额超过了3000万元,带动了濮阳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全国。
马国耀把电商做得红红火火的同时,在帮助贫困户脱贫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在货源的选择上,马国耀优先考虑贫困户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价略高。去年,徐镇镇李郭村贫困户李存太通过银行贷款养了2000只鹅,鹅蛋却出现了滞销现象。“如果鹅蛋卖不出去,不算对李存太个人造成的损失,还极有可能影响其他贫困户的脱贫信心。”马国耀说,知道李存太的情况后,他马上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优先对李存太家的鹅蛋进行收购,分拣、包装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了全国各地。另外,网络销售农产品需要大量的人工从事分拣、包装等工作。在这方面,马国耀也是优先考虑贫困户。
“只有自己壮大了,才能把家乡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把事业做大做强,马国耀又成立了濮阳领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从源头抓起,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我们这里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是产业结构还跟不上消费升级。2018年我准备承包100亩土地,率先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以此来带动农户的积极性,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完善产业链条。”谈起今后的电商发展之路,马国耀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赵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