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市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朋友——

小麦抽穗扬花期要注意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

本报讯 (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宏飞 艳敏) 当前,我市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预防小麦赤霉病浸染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关键时期。4月23日,市农业部门植保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抓住关键时期,实行科学防控,确保小麦稳产。

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28日至30日,全省大部有小到中雨,田间湿度大,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和小麦吸浆虫的出土羽化。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典型症状是“半白穗”,即上半穗枯死,严重者全穗枯死,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且会导致小麦失去利用价值。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俗称“麦蛆”,一般可造成10%至30%的减产,严重者甚至绝收。近年来,该虫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影响我市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

市植保专家表示,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施药预防,是防止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在成虫羽化期消灭吸浆虫的有利时机。大家一定要抓住时机,在4月25日前后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实行科学防控。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选用50%多菌灵,每亩100克;或25%戊唑醇,每亩20至30克;或45%戊唑·咪鲜胺,每亩25至30克;或70%甲基硫菌灵,每亩40克;或25%氰烯菌酯,每亩10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吸浆虫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溴氰菊酯、48%毒死蜱、40%氧乐果等,每亩用45至60毫升,兑水30至40公斤,针对小麦穗部喷雾。

市植保专家提醒,在第一次用药后,隔5至7天进行第二次用药。要注意轮换用药,可混合使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微肥,兼治白粉病、穗蚜等中后期病虫,且可防止小麦倒伏、早衰。如用药后24小时内遇雨,应重新用药。

2018-04-24 1 1 濮阳日报 c12155.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