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东 李彦军 李星
校园里标准化的体育场,让学生有了更平坦宽阔的运动场地;课堂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学生有了更好的课堂体验;火热举行的演讲比赛及各种体育比赛,让学生有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5月10日,走进南乐县各中小学,一幕幕场景令人动容,一张张笑脸令人欣慰,这一切都向大家展示着奋发向上、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这一切都源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升级及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这一切都与南乐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上做出的努力密切相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育均衡是关系国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南乐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大力度创新、大智慧管理,一手抓硬件建设促赶超,一手抓内涵发展提质量,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跨越,谱写了南乐县教育发展新篇章。
健全政策体系 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求,南乐县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的理念,健全政策体系,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南乐县先后出台了《南乐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南乐县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方案》等文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营造了全县上下合力推动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2017年3月,南乐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改革专题会议,准确定位南乐教育,超前谋划教育发展,出台了《南乐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三年计划(2017—2019年)》,三年时间计划总投资4亿多元,实施新县一中建设、县实验中学搬迁等重点项目60个,以更大的力度、更开放的姿态,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 提升学校硬件设施
“现在的学校环境美、教师水平高,和县城的学校没啥差别,孩子在家一样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这是南乐县福堪镇南汉小学一位学生家长的肺腑之言。
近年来,南乐县紧紧抓住硬件均衡这一重点,累计筹资3亿多元,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等项目,新建、改扩建学校65所,建设校舍面积11.1万平方米,乡村学校建设层次实现重大突破。同时,该县集中财力办大事,相继实施校园硬化绿化美化、音体美器材配备、电教器材和图书购置、食堂和危厕危墙改造等项目,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118所,薄弱学校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不管财政支出压力多么大,对教育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南乐县县长刘冰说。
均衡资源配置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南乐县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该县通过实施特岗教师招聘与县招教并举、建设周转房、提高生活补助标准等综合举措,使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全县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引领南乐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此外,该县还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落实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拓宽资助渠道,切实保证进城务工、贫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享受到公平均等的教育机会;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强特殊教育,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
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均衡发展关键在提升育人质量,提升质量重在创新。近年来,南乐县始终把创新作为加快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打造教育名片。
为主动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南乐县实施了减负提质工程,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特长、扩大知识面、增强学生体质上下功夫,规范学生作业布置,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和读书活动,使素质教育得以扎实推进,探索出一条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路子。
同时,该县深入开展“四星级”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实施特色化办学,涌现出了县一实小的“优美教育”、县二实小的“乐文化”、县育才小学的“和美教育”等教育品牌,“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愿景在南乐得以实现。
“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坚持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品牌工程和希望工程,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努力把南乐县打造成名校辈出、名师辈出、人才辈出的教育强县!”南乐县委书记孙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