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季玮) 5月24日,在范县濮城镇后毕庄村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将写有外文标识的针织衫打包装箱。这是该车间生产的第一批服装,准备发往南非德班港。“这批针织衫共有4000件,成交额在10万元左右。虽然钱不是太多,但一想到乡亲们生产的衣服能装船出海,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扶贫车间负责人陈予鲁高兴地说。
据介绍,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今年年初以来,后毕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守生和后毕庄村“两委”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想办法、出点子、谋出路,在村内建起了服装加工厂,成为濮城镇今年新建的第5个扶贫车间。截至目前,该车间共安装设备65台,安排46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14人。
虽然只是村里的扶贫车间,但是待遇并不差。车间内,贫困户张凤云正在自己的工位上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一块块服装面料从针线下穿梭而过。“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干老本行,这真得感谢政府在村里建的这个扶贫车间。”张凤云说,年轻时她就做针线活,后来还曾去江浙一带的服装厂打过工。 “现在,俺上有老下有小,没法出去打工赚钱了。这不,前段时间,看到扶贫车间在招工,我立即报了名。现在,俺一个月平均能挣2800多元呢,一点都不比出门打工赚得少。”
陈予鲁表示,除了技术岗位,扶贫车间还优先接纳贫困户在保洁、杂工等岗位就业,每月每人支付1500元工资。“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扩大扶贫车间规模,多拿订单,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平台,带动更多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陈予鲁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