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瞄准乡村振兴总目标,将班家耕读小镇作为样板区倾力打造,不断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让这里的农村美起来,让一方的群众富起来,让父老乡亲们乐起来,创出了耕读特色,闯出了新区速度,带出了景区人气,使小镇成为濮阳城市后花园、八方游客集散地。
一、聚焦生态宜居,令村庄美起来
(一)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区不断强化党抓三农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把田园综合体项目作为“党建工程”“书记工程”来抓,建立区、办、村三级工作机制,坚持每周召开现场办公会,持续跟踪督导班家耕读小镇项目建设,层层传导压力,明确责任到人。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作为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推行“党员五星级评定”“落地工作法”等党建工作措施,建立班家耕读小镇党总支、班店古城非公党组织,开展党员帮扶群众、党员良心店评选、党员先锋队亮相等活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将有公心、讲奉献,有头脑、能致富的带头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依靠党组织龙头引领、党员示范带头,积极开展十九大专题学习教育,区党工委书记为班家耕读小镇党总支涉及的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及党支部成员上专题党课,对党员进行专题辅导教育,积极引导其主动参与到班家耕读小镇的建设发展中来。
(二)科学编制规划。立足示范区东城西乡实际,科学区分城中村和农业村,以国道342为界,在东片区大力实施城市基础配套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安居工程建设等新城区综合建设提升行动,在西片区依托较为丰富的生态资源,启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对班家、后范庄、孔村、杨庄、东店当、西店当、顺河7个村实施联动开发。委托中国农大下属中农富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班家耕读小镇7.7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同时,引导周边村向生态化、乡土化和品质化发展,打造特色主题村群,建设“八朵金花”(濮上桑园、荷塘莲园、陌上桃园、陶然钓园、开心菜园、农家游园、湿地公园、儿童乐园)和“五大基地”(影视拍摄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拓展训练基地和医疗康养基地),形成与小镇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结合西片区29项产业发展计划,目前正大力推进顺河湿地公园和市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综合规划,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同时,结合城市道路规划,提前对西片区管线、通信等设施进行整体设计,推进卫都大街西延、祥云路、迎宾路等主要道路建设,弥补西片区城市基础设施短板。
(三)坚持城乡融合。农村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示范区以班家村为试点,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大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交通方面,打通旧村断头路,对原有土路进行改造提升,根治了污雨水问题,并进一步拓宽道路、安置路灯、栽种树木;燃气方面,专门安装天然气管道,如今班家村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天然气。同时,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信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村级图书馆、医疗卫生室、农家小超市、体育健身场地等一应俱全。班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周边店当、杨庄等村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性高涨。
二、激发产业活力,让群众富起来
(一)着力推进农村改革,激活发展要素。先行选取班家村试点改革,随后因村制宜,在全区18个村全面铺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做实做细清产核资。结合东城西乡实际情况,对班家、后范庄等7个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实测面积1.01万亩、农户1215户,确权农户1183户,确权率97%,目前确权证书已发放到户。二是强化金融服务保障。金融改革已探索出“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为农户担保”的农村金融惠贷模式,出台班家村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与市农信社合作,已开始放贷。下一步将全面推广金融改革模式,为广大农民创业提供有效资金支持。三是全面掀起改革热潮。班家村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后范庄、孔村、杨庄、东店当、西店当、顺河6个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在西片区农村综合改革的示范带动下,示范区其余11个村正全面掀起改革热潮。通过改革,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为壮大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绿之光公司、濮阳新城公司等合作,发展集观光、采摘、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二)着力推进产村融合,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依据乡村空间结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大力拓展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功能。一是大力推进班店古城二期项目建设。班店古城是班家耕读小镇的核心景观区,对于带动小镇和周边村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领航作用。目前,班店古城一期、芙蓉宴、引黄入冀拓宽、花海景观带等子项目已建成投用。其中,班店古城在2017年五一前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先后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5亿元。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戏台、书店、茶社、酒吧、国学馆、民宿、酒店等班店古城二期项目建设,并同步推进农业生态园项目。二是推进西片区农旅观光产业发展。借鉴浙江“越剧小镇”“春风长乐”“春风十里”等特色小镇经验,抓好以村集体为主体谋划的29个产业项目建设,形成与班店古城核心区相映相称的景观带和产业体系,吸引市民回归田园生活。一方面有序推进耕读班家、诗意顺河、田园店当、桃源范庄、氧吧孔村、康养杨庄六大主题村庄,力求形成既与小镇核心区班店古城相呼应又充分彰显各村特色的乡村景观;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八朵金花”和“五大基地”项目建设,推进“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建设,形成环城美丽乡村旅游圈。目前,班家桑蚕、农耕文化主题村庄雏形已经具备,班家耕读小镇“十里荷塘”项目已实施,将打造成集赏荷、观鱼、采摘、休闲、游乐、美食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区。
(三)着力打造桑葚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以发展桑果生产为切入点,调整结构,综合开发果桑资源,创新发展新兴特色农业产业——果桑产业。以班家村桑葚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示范带动,深度挖掘果桑文化、养生文化、美食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的潜力,努力延长桑蚕产业链,实现从种桑养蚕来班家小镇体验到种桑养人行健康之道的重要转变,促进农村一、三产业深度融合。以班家桑蚕养殖及桑葚深加工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利用河南省农科院桑葚产品深加工技术,依托班家村3000亩桑葚采摘园,打造桑葚产业基地,全面延长桑葚产业链。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村历史经济作物种植传统,精准引导,规划种植桃树、杏树、花生等,推广建设各村特色生态采摘园。现班家村桑葚采摘园、陌上桃园已建成投用,杨庄草莓、圣女果生态采摘园正开工建设,孔村正尝试种植树莓。
三、弘扬乡风文明,使邻里乐起来
(一)挖掘耕读文化,建设农村文化主阵地。班家耕读小镇项目建设主题是“传承耕读文化”,即把读书与劳动、学习与游乐相结合,把传承耕读文化与记忆乡土相融合。围绕这个定位和发展目标,班店古城项目建筑全部按照中国北方传统民居“街—坊—院”的形态布局,在街巷设计中融入四书和六艺古典文化,在广场设计结合五经典籍,在古城街道内还设置了犁耙、纺车、石碾、水车等农耕时代生产工具,形成浓厚的儒家耕读氛围。为进一步继承发扬特色传统文化,在班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及时融入文化、戏曲等元素,打造闲游园和桑蚕文化园,充分展示当地采桑、养蚕、结茧、抽丝的传统桑蚕文化。同时,高标准打造耕读楹联长廊、农耕四季歌、子夏学堂、劝读苑等,不断赋予班家耕读小镇“文化古镇”新内涵。目前,正强力推进诗书大街、顺河文化艺术长廊、国学堂及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
(二)加强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文化体系。突出标准建文化,不断加强农村文化系统建设。以巩固提升“桑间濮上,耕读班家”活动品牌为着力点,积极推广班家村基层文化建设经验,扶持辖区内其余村建立基层文化活动中心,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突出精准送文化,鼓励扶持基层文艺团体走向大舞台。结合传统节日和民间特色节庆,广泛开展乡村文体活动,积极推荐动员许村南龙山艺社、许村东西湖梨园曲艺社、孟村文艺团队等10余个农村文艺团体走出去、唱起来。突出特色育文化,进一步强化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支持乡村振兴题材影视、戏曲、歌曲、舞台剧等创作。充分发挥文化协管员作用,积极引导组织群众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传播正能量。利用培育特色农业农村文化产业,创建创意农业试点和农业文化发展示范基地。
(三)培育优秀家风,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示范区着力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在基层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农村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在全面开展党建先进村、平安稳定村、精神文明村等创评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用文明言行来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深入推进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文明建设,倡导厚德新家风。进一步发挥好村规民约的作用,颁布班家红黑榜,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深化“最美濮阳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以及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着力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婚宴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消除各种丑恶现象,树立文明新风,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打造农民有情感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