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笔者获悉,今年年初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对照台账要求和时间节点,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次办妥”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投资项目审批、鼓励民间投资、企业降本减负、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目前各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
一、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一是压缩项目审批时限。精简审批要件,除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提供的申报材料外,不再要求项目申报单位提供其他材料。对能够共享的申报材料,不再让申报单位重复提供、反复提供。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在满足审批条件的情况下,将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时间缩减一半。二是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结合我市实际,对市场准入事项进行了认真梳理,确认我市没有地方特殊市场准入事项。同时,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出台《濮阳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三是加快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起草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二、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新出台的各项降本减负优惠政策,降低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中单一制电价水平;对企业消费电、水、气、热、通信网络等要素资源全部免收押金、保证金、担保金;持续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全面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和交通运输收费优惠政策,着力降低企业税费成本、用工成本、财务成本、要素成本、贸易成本。建立降低企业成本监测月报制度,将13家重点企业纳入定点范围,进行动态跟踪、效果监测和数据分析,评估降低成本政策落实情况及成效。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实行新版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出台《濮阳市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濮政办〔2018〕29号),对我市投资项目立项、报建、验收三个阶段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将审批事项由91项减少为48 项。对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河南省2017年本)》要求,对其中赋予市级核准权限的事项严格限定核准范围,对能下放到县(区)的核准权限全部下放。对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实行告知性备案,无须提供任何证明和材料。二是全面实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各部门、各县(区)行政审批系统融合。加快市、县政务服务平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对接,5月底前已完成对接并实现信息共享。目前,全市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已全部实现在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在投资项目审批平台一网通办。全面落实项目代码制度,审批项目实现网上统一代码、统一身份认证。三是落实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结合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门槛,实施民间资本准入平等待遇,确保负面清单之外“非禁即入、非限即可”;积极对接市工信委,全面梳理国家和省、市现行惠企政策,出台《工业转型升级政策汇编(2018年版)》。通过“一次办妥”改革,强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等各项促进民间投资的惠企政策。同时,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对政府推介PPP项目清单及时进行动态更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四、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信用制度体系,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全面推进归集信用信息。印发《濮阳市公共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濮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络及信用门户网站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全市信用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优化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搭建完成“三网三库一号一平台+N应用”架构,顺利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并获得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备案证明。二是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新信用宣传和培训教育模式,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开设征信课程,组织《现代征信学》考试,考试成绩存入学生档案。以各县(区)为单位,举办县(区)信用周宣传活动,为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营造良好氛围。
五、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按照规定程序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在对我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成本监审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听证会,对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的可行性进行听证。根据听证情况,经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同意,拟订我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初步意见。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责任,勇于担当,狠抓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以动力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徐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