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濮阳工业园区的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块块废旧铅蓄电池,经过破碎、水力分洗、脱硫等多道工序,被分解成再生铅、硫酸钠、聚丙烯塑料等物质。随后,这些物质再次“走”上生产线,开始新一轮循环。
这样的生产场景,每天都会在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上演。“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废旧铅蓄电池的重生之路,这是我们打造的一个闭环式循环经济产业链,也是我们一直处在行业领军地位的法宝。”7月9日,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总经理韩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我市引进的重点项目,自2012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目前已形成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处理、电池售后服务、塑业配套等4大运行板块。更令人赞叹的是,2017年,该产业园凭借一流的产品质量和领先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产销两旺,全年完成销售收入47亿元,上缴税收2.67亿元。
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始终将清洁生产技术贯穿于生产经营全系统、全过程,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更新设备,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单位能耗,使污染物变废为宝,实现了集约、高效、无害的绿色工业生产,“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濮阳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说起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迅猛发展,韩峰坦言,这与企业重视党建工作息息相关。“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像一块能量满满的电池,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韩峰如是说。
2014年4月投产之初,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就成立了党支部。多年来,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始终按照“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实力与文化两轮驱动”战略,把党的红色基因深度植根于企业文化中,形成了“动力文化”品牌,用红色动力引领企业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濮阳各级党委、政府的护航下,集团打造百亿产业园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责任为魂、创新共赢’的发展理念,按照‘规划科学、生产清洁、资源循环、技术领先、管理卓越’的原则,为濮阳新能源产业发展再立新功。”韩峰表示。本报记者 王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