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南乐县元村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63户2492人,其中未脱贫561户1645人。在脱贫攻坚大会战中,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精准施策,苦下“绣花”功,勇啃硬骨头,突出“五抓五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一、抓党建,促班子建设,把每一个村领导班子打造成脱贫攻坚工作强有力的突击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元村镇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抓班子、强队伍,树导向、增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元村镇注重把每一个村领导班子打造成脱贫攻坚工作坚强有力的突击队,把全镇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成脱贫攻坚战的雄狮劲旅。2017年,元村镇调整了6名村党支部书记,今年通过村“两委”换届,村“两委”班子得到进一步优化,元村镇辖区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全县最小。通过党员队伍整顿,对8名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党内除名,净化了党员队伍,提升了党员的荣誉感。部分90后进入村“两委”班子,最年轻的22周岁。其中,元村街村“两委”班子中有4名为本科学历,1名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当选村委会主任。8名县、乡机关在职或离职、退休干部到村任职,其中4名任村党支部书记。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有13名任村“两委”成员,7名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通过选举,一批政治素质高、有吃亏奉献精神、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德才兼备型人才得以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抓规范,促基础夯实,让每一户档卡都能精准无误
规范脱贫攻坚档卡是夯实精准脱贫工作的基础,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体现着干部的作风和情怀。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元村镇从未放松过对档卡的规范化建设工作。每周各村进行一次自查、每半个月进行一次互查、每月集中开展一次讲评,把曹庄村、蔡庄村、古寺廊村、谷村作为档卡规范建设示范点,每月进行一次观摩。通过对档卡规范化建设常抓不懈,倒逼干部改进了作风,提高了水平;通过档卡规范化建设,加大了对特殊户、边缘户等特殊重点人群的走访力度,全部做好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说明,留存了影像证明资料;通过档卡规范化建设,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订了切实的帮扶计划,做到了因户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档卡规范化建设,以“两不愁四保障”为依据,统筹考虑农民人均收入及刚性支出,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及程序,做到了应纳尽纳,并经受住了群众监督;通过档卡规范化建设,加大了入户走访力度,确保了不出现错评、漏评、错退现象。
三、抓产业,促经济发展,让每一个村在发展中解决贫困,让每一名能劳动的贫困人员都有事可做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带动贫困群众素质能力提升了,变输血为造血,才能实现持续增收,从而彻底拔掉穷根。全镇除391名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外,其他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员的96.7%在产业中实现就业创业。一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充分发挥向阳服饰、3个空气炮厂、元村镇商贸服务业的带贫作用,仅向阳服饰一家企业就累计带贫240人,现在尚有49名贫困人员在厂就业。二是积极谋划引进广安生物、唐人神、三江农业、纳川集团等新产业及业态,不断增强产业后劲和发展支撑,投产后可解决800~1200名贫困人员就业。三是认真抓好县委、县政府投资的蔬菜大棚建设运营及食用菌、辣椒产业的推广,如投资190万元的古寺郎村、留胄村2个村的扶贫产业大棚现有13名贫困人员承包16个大棚,有9名贫困人员在6个大棚内就业,带贫机制灵活、效益好,受到贫困户的赞扬;四是积极谋划贫困人员再就业,组织选聘农村保洁员、巡河员、巡路员等公益岗共计26人。
四、抓引导,促内生动力,激励每一户贫困户“人穷志不短,虎瘦雄心在”
为解决个别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激发其内生动力,元村镇加强思想引导,做到智志双扶。一是树典型,树立了感恩党和社会、乐于奉献的老党员贫困户陈中可,身残志坚、脱贫路上永不言败的“豫北汉子”曹善英等3个典型,且3人均被评选为“2017年度感动元村十大人物”,在元村镇广大干群特别是贫困户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二是通过刷写墙体标语、印制宣传页等方式,广泛宣传“感恩社会感恩党,不做穷而无义人”“扶贫先扶志,人穷志不短”,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匡正社会风气,激发了广大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奋斗意志。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把帮扶措施与参与劳动结合起来,号召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建立“公益超市”“爱心超市”等,贫困群众以劳动换取积分,凭积分卡免费领取生活用品,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举办科技培训,结合“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扶贫对象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发展实践技能,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扶贫扶到根子上,扶贫做到扶稳、扶远。
五、抓协调,促机制运转,让每一项责任、每一件工作、每一条政策都能落到实处
注重统筹协调镇村力量,安排部署每一项工作都要策应、呼应脱贫攻坚工作。镇、村两级人力、财力、物力向脱贫攻坚工作倾斜,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真正做到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做好与县直单位的沟通协调,及时与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及“双报到 双服务”单位的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沟通工作情况,研究推进措施,力促每个项目、每项措施都能快速有效合理地落到实处。注重与省、市相关部门协调对接。目前,中央及省、市涉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较多,必须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背水之战,是一场攻城拔寨的决胜之战,是一场不容懈怠的时间之战,是一场检兵验将的冲锋之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以统揽之势、聚全镇之力,以统揽之举、求决胜之效,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朝着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劈波斩浪、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