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不喜欢下雨天。
小时候,下雨天,别人都在家中避雨,而我的父亲,会顶着风雨、冒着闪电,从事一项十分危险的营生——捞浮柴。
雨下得越大,浮柴越多。狂风暴雨把山上的树枝树叶冲刮到河里,河水波涛汹涌。父亲身披蓑衣,头戴雨笠,手拿竹筢,下到河里,把它们打捞上来,晒干,做烧柴用。
那时候,烧柴十分短缺。烧水、做饭、取暖,都要用到烧柴。烧柴短缺一直是农村生活的一大难题。
村里的山上倒是有很多树木。但村里有规定,一草一木,公家所有,任何人不得随意砍伐。
于是,每逢下雨天,父亲就下河捞浮柴。
室外,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电闪雷鸣,父亲在河里劳作;室内,母亲搂着我提心吊胆,牵肠挂肚。
每次捞浮柴回来,父亲都会冻得口唇青紫,瑟瑟发抖。母亲赶紧找出干净衣服让父亲换上,又熬姜汤给父亲喝。
最怕打雷。那时候,雷雨过后,常常传来雷电伤人的消息。母亲很是担忧,每次父亲外出,母亲都忧心忡忡。
父亲安慰母亲说,这雷呀,就不打好人。我一辈子行善积德,没做过亏心事,不会有事的。
话是这么说,但母亲仍不放心。父亲走后,母亲跪在观音菩萨像前,双手合十,小声祈祷:“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我家男人是个好人。您开开眼,开开恩,保佑他平安归来!”
后来,母亲听说下雨天往室外扔铁器,能阻止打雷。母亲就让我找来锤头、斧头、扳手、菜刀等,打雷的时候,掀开窗户,一次次丢到院子里。
不知是母亲的诚心祷告,还是真的菩萨显灵,父亲每次外出捞浮柴,都平安归来。
唯独有一次,父亲的小腿肚上被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朝外翻着,很是瘆人。但父亲若无其事地抓了一把泥土,撒到伤口上,又忙活去了。
那时候,父亲靠捞取的浮柴,解决了我们全家烧饭和取暖的问题。
如今,父亲已到耄耋之年,农村生活也大大改善。家家用上了煤气和暖气,既干净省时,又安全方便。
但我还是时常想起父亲在雨中捞取浮柴的情景,那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化作我脸上的泪水,冲刷着那段贫寒而温暖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