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温度变化确定施药时间 一般情况下,施药最适宜的温度是20至30℃,此时病虫害正处于活跃期,施药会更有效,对作物也更安全。夏季高温时,施药应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
根据湿度变化确定施药时间 空气湿度小,药滴里的水分会迅速蒸发,不利于作物吸收;空气湿度过大,沉积在植株表面的大雾滴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导致产生药害。因此,打药时间应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空气湿度略显干燥,一个是打药后药液在日落前能够在靶标表面形成干涸的药膜。
错误的打药方法应避免 1.仅按稀释倍数确定每桶水中的药剂数量。正确的做法是按稀释倍数在每桶水中添加药剂后,还要计算每亩地需要几桶水、喷洒行进速度等。2.喷头距离靶标越近药效越好。一般来说,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至50厘米的距离,机动喷雾器则要和靶标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3.雾滴越细小药效越好。雾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地分布、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有关。在相对密闭的棚室内防治病害和微小的害虫时,可以选择烟雾机;在露地防治这些病虫害时,则要选择雾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喷头。
据2018年6月26日《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