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之光

3亿元“烹”出河南专利香饽饽

河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效果初显!自今年4月正式启动运行以来,首期规模3亿元的运营基金为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在上月举办的2018年中部知识产权投融资峰会上,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怀章作出“进一步扩大河南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影响力,打造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全链条”的承诺。与会企业纷纷表示,有了运营基金的支持,知识产权创造的劲头更足了,转化的信心更强了。

近年来,河南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不断进步,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逐年提升,但与此同时,专利的转化运用却不尽如人意。一边对资金如饥似渴,一边手握专利却难以创造价值,是许多创新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手捧金饭碗要饭吃的现象并不少见。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意识淡漠、知识产权运营体系不完善等是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关键原因。”河南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王肃教授告诉笔者,部分高校“重申请,轻管理,转化少”现象比较突出,大量专利获权之后,主要被高校教师用于职称评审,加上缺乏专业运营机构、专利转化运营人才团队,造成高校大量专利被束之高阁,由于每年都要缴纳数额不菲的专利年费,所以有很多有一定市场价值的专利很快就被放弃,平均维持时间远远短于国外水平,造成大量的科研研发经费和专利资产轻易流失。

究竟如何才能实现专利价值?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轴研”)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通过合适的运营,专利也能成为香饽饽。洛阳轴研一直以来为我国航空航天、舰艇导弹等研制各类配套精密轴承。2016年10月,该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高铁轴承技术并获得数十件中国专利权,但高昂的费用与人力成本却让这种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技术无法大规模投产。咬着牙投产难免投入过大,影响公司本身运作;让专利雪藏则浪费了其蕴含的重要价值。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洛阳轴研的专利被推介给外界。3家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对洛阳轴研的专利“一见钟情”。最终,这3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洛阳轴研将21件高铁专利及专有技术转让给合资公司,获得9956.55万元技术转让收入,并占公司科技股权40%,这成为河南省专利运营的经典案例之一。

“进入新时代,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知识产权发展方式,助力企业知识产权运营,需要我们做好‘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接力棒。”刘怀章表示,河南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及具有相应领域特色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推动其快速成长,打造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壮大的良好知识产权运营投资环境。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

2018-07-17 1 1 濮阳日报 c18318.html 1 3亿元“烹”出河南专利香饽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