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市工商局注册科科长董杰勤就收到了一条特别的感谢短信:“多亏了商事制度改革,企业赶上了全程电子化,我实现了从打工仔到大老板的华丽转身!”发信人是河南省君月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先生。
事情还得从2017年11月22日说起。
“丁零零、丁零零……”当天上午,董杰勤刚到办公室,清脆急促的电话铃声便响了起来,对于每天接受几十起创业咨询的他来说,这再平常不过了。
“董科长您好,我在市工商局网站看到现在可以办理电子营业执照了,您可以具体给我说一下吗?我急用的。”由于之前很少跟工商部门打交道,许先生语气中有些忐忑。
“如果你在濮阳的话,最好带着身份证过来,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教,办得更快。”董杰勤告诉他。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许先生才说:“我在内蒙古谈业务,一千多里地呢,一时半会儿过不去。再说时间很急,没有营业执照对方根本不跟我们合作。好不容易有这次机会,您能帮帮我吗?”
“老乡,你别急,不在濮阳也能办营业执照,方便得很!”听闻对方有急事在身,董杰勤先稳住对方的情绪,“你先打开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找到河南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再注册实名认证……”
由于许先生所在地区的手机信号不好,通话过程中不时出现掉线、断续、没有声音等情况。然而,董杰勤不急不躁,还主动安抚对方:“一步步来,你别着急。”终于,当天下午5时50分,千里之外的许先生完成了材料填写、电子签名、提交申请等一系列流程,收到了濮阳市首张电子营业执照。这时,董杰勤的电话已热得发烫,耳朵不时地嗡嗡响。
“又‘煲电话粥’了,耳朵又疼了吧。”放下电话后,办公室一名同事跟董杰勤开玩笑道。“疼点没啥,一会儿就好了,还是给企业当好‘店小二’要紧!”董杰勤也略带戏谑地回了一句。原来,自商事制度改革启动以来,董杰勤的电话已经变成市工商局的服务热线,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也很少关机,连门岗师傅都说“来办事的群众好多都是找董科长的”。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王朝霞 赵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