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全域绿化托起如画龙都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四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孙相勋

七月的龙都,绿如荫、美如画。

其实,长久以来,绿色从未远离我们这座城市。1999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并在2003年、2009年、2018年连续三届蝉联国家园林城市。

尽管如此,我市却从未停下追求绿色的脚步。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根据 《濮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4年)》,全力推进城乡绿化、廊道绿化、环城林系、村庄绿化、农田林网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新造林面积48万亩,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1.93%;森林覆盖率达30.31%,比2014年增加了4.91%,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双增长。

种下一片绿,崛起一座城。全域绿化,使绿色成为我市的城市底色。

以河为轴造绿廊

近年来,我市以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为轴线,重点打造了贯穿全境的两纵两横四大生态走廊。四大生态走廊总长度约500公里,总绿化宽度超过200米,成为我市纵横交织、相互贯通、“三网合一”(水网、路网、林网)、功能完备的生态大动脉,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千里绿道”“千里画廊”。

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为例,该工程濮阳段全长84公里,参照南水北调工程绿化标准,规划造林面积2.3万余亩,现已完成1.1万余亩。工程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我市西部集黄河故道风沙治理、野生动植物繁衍迁徙保护、休闲观光及生态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百里长廊”。

与此同时,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我市还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对范河、潴龙河、第三濮清南干渠等水体进行了生态修复及保护,形成了特有的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水系绿化长度641.24公里,折合绿化面积近5万亩。全市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9.30%,超过森林城市测评标准9.3个百分点。

以路为廊扩绿道

我市以境内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沿线为重点,对大广高速、濮范高速、南林高速、德商高速,G106、G342、濮渠路等交通干道及“市城区—东北庄—单拐”等旅游线路进行了绿化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完成道路绿化长度522.99公里,折合绿化面积4万余亩,全市道路绿化率达96.87%。

在此过程中,我市还按照地域性、生态性、景观性相协调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创造特色,高品位设计,大跨度布局,全方位开发,采取乔灌混交及果树、花灌立体搭配的绿化模式,加宽加密林带,提升景观效果,实现了乔灌草花果合理布局、带网片点景相互配套的绿化格局。

以城为面造绿岛

为了让森林拥抱城市,近年来,我市大力建设了西部防护林带、北部龙山防护林带、东部卫生防护林带、南部金堤河防护林带等,新增环城林带2.1万亩。

同时,我市还新建设了一批郊野公园、观光苗圃和林果采摘园,连点成线,串线成面,层叠组团,逐步将森林生态、生态产业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绿岛,在生态防护隔离、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转第三版)

2018-07-19 ——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之四 1 1 濮阳日报 c18462.html 1 全域绿化托起如画龙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