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从《濮阳日报》刊登的《濮阳县:县级干部驻村,扑下身子扶贫》报道中了解到,该县实施了县级干部“驻村日”制度,全县42名县级干部每星期都要自带被褥,夜宿农家,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上工作一整天,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各项帮扶措施精准地落实到户,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濮阳县领导干部这种当好领头雁、亲力亲为抓落实的精神和行动值得赞扬和学习。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市驻村第一书记执行“五天四夜”工作制,扎根基层,把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作为重要任务,近年来,全市帮扶工作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就是要督促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和创新领导方法,切实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真抓实干地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古人云:“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在干部和群众中具有风向标和指示器的作用,对工作的开展、任务的完成影响极大。濮阳县县级干部驻村工作的实践证明:上级雷厉风行,下级就不敢迟疑懈怠;上级严谨认真,下级就不敢敷衍应付;上级扎扎实实,下级就不敢松松垮垮;上级撸起袖子加油干,下级就不敢袖手旁观不干活。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躬身示范,才能带出一个作风硬朗、能打善战的团队,形成干事创业的风气。
领导干部的职责,就是要在发动和组织群众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做好引领和指导。要引领好,就不能浮在上面,用开会传达、下发文件、层层布置、坐听汇报等简单工作来引领。要指导好,就不能置身事外光说不练,用“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吹号鼓劲”等一大堆空话来指导。这样的引领和指导,只能在干部中丧失威信,在群众中丧失信任,失去统率的资格,贻误时机,浪费资源,给工作造成损失。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濮阳县的县级干部那样,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到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沿阵地,做出榜样,干出样子,啃“硬骨头”,上“火焰山”,蹚“地雷阵”,有困扰带头厘清,有困难带头攻关,有危险带头冲锋,有责任带头担当,有失误带头改正。这样的引领和指导,就能够凝聚民心民气,持续推进工作,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干事业,奋发有为创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