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上接第一版)

文化扶贫树信心

“唱的是乡土调,说的是身边事,这样的扶贫巡演接地气,我们听得懂、愿意听,提神增信心。”近日,濮阳县扶贫文艺下乡巡演活动走进郎中乡后旺寨村,以戏曲、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为后旺寨村及周边村庄群众送上了一道丰厚的文化大餐,演出结束后,专程赶来观看演出的晁屯村村民晁代显意犹未尽地说。

为消除乡村个别群众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的观念,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政策的了解程度,增强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濮阳县启动了“百场千村”脱贫攻坚文艺巡演活动,开展县文艺宣传队进基层活动100场次,乡、村两级文艺宣传队文艺活动1000场次,送戏下乡活动300场次。组织县文化专业人员和乡村文化热心人,认真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唱词、戏曲、三句半等,宣传脱贫政策,倡导脱贫光荣。编排出戏曲小品《懒汉脱贫》、快板《精准扶贫》、坠子戏《装聋作哑》等一批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同时,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财政投资717.2万元,新建了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组织县、乡、村文艺宣传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推行一支队伍三面墙,炒热思想,在每个乡镇组建一支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每个乡镇选择5个重点村组建村级文艺宣传队。完成组建后,队伍将有1600多人。组织文艺创作人员创作了一批以顺口溜等民间口头韵文为主要形式的政策歌、志气歌、帮扶歌,以174个重点贫困村、14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在各行政村主要街道设立脱贫攻坚三面墙(扶贫政策歌、志气歌、帮扶歌上墙),三面墙在该县贫困村已实现全覆盖。

乡风文明强底气

“俺村一直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村里谁家娶媳妇,街坊邻居可以随礼祝福,但不参加婚宴。现在,节俭办红白喜事,在俺村里已成为常态。”濮阳县庆祖镇东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爱林自豪地说。

提倡节俭办红白喜事,不仅为贫困群众节省了开支,减少了人情费支出,也提振了群众精气神,增强了贫困户脱贫底气。

为着力解决个别贫困群众存在精神风貌不佳、风俗习惯落后等问题,不断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斗志和决心,濮阳县深入开展“培育文明乡风、助力脱贫攻坚”活动。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索要天价彩礼的陋习,在全县开展集中治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活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减轻群众负担。如今,该县已确定32个县级移风易俗示范村、77个乡级移风易俗示范村,喜事新办——“彩礼不超6万元,酒席不超300元”,白事简办——“过事不摆席,人人一碗菜”逐渐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共识。针对农村部分老人生病不愿问、子女富裕老人穷、儿子住楼老人住破房危房等现象,从法制、基金、舆论等方面建章立制,敦促教育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保障老人晚年生活,组织开展了孝心养老活动,设立了孝心养老基金,面向全县6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及7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动员子女每季度按照300元或600元的标准为老人缴纳孝心养老金,县财政奖补10%后,再发放到老人手中。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动子女签订孝德赡养协议15555份,缴纳孝心养老金596万元,县财政奖励59.6万元。第二季度孝心养老金655.6万元已发放完毕。同时,开展“孝老之星”“不孝子女”评选活动,通过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在全县营造了孝老光荣、不孝可耻的氛围。

此外,濮阳县还组建了村“五老帮扶组”,开设了“道德巡回法庭”,建设了“乡村振兴讲习所”,拍摄了扶贫微电影,开展了卫生庭院评比和“十佳脱贫标兵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既扶志又扶智,唤醒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斗志,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唱起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励志歌,加快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

(赵少辉)

2018-08-15 1 1 濮阳日报 c19908.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