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我市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本报讯 (记者 王振巍)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是推动局部比较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日前,记者自市发改部门获悉,我市将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濮阳由区域边缘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郑济铁路濮阳段年底前完成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和铁路正线路基及桥梁下部工程;统筹开展高铁片区规划设计,年底前争取濮阳东站站房和高铁广场同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郑济铁路濮阳至济南段、雄商铁路前期工作,力争郑济铁路濮阳至济南段年底前开工。加快台辉高速公路豫鲁省界至范县段建设,争取年底前主线贯通、2019年年底前全线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濮阳至阳新、濮阳至卫辉高速公路濮阳段,完成征地拆迁和部分路基土方工程。开工建设G240范县杨集、S304濮阳白堽、G342孙口3座黄河大桥,年底前完成项目部、预制场等临时设施建设,试桩及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加快干线公路建设,年内完成G341胶海线濮阳段、G106改线城区段、S215濮阳金堤河桥至渠村段3个项目的建设,新增通车里程35.1公里。

建设现代能源支撑系统。确保文23战略储气库一期工程尽快建成注气。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开工建设濮范台输气管线,加快推进鄂安沧濮阳支干线建设。日濮洛输油管线濮阳段年内完成工程量的30%。推进卫都至塔铺500千伏线路敷设,濮润2×2.5万千瓦背压机组建成投运。加快建设百万级平原风电基地,力争全市风电装机规模超过百万千瓦,为平原地区中低速风电开发提供示范。

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强力推进新型化工基地建设,争取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批复;按照“一张蓝图、一个组织架构、一个平台、一套政策”的要求,成立专门推进机构和发展公司,实行市场化封闭运作;重点实施35个基础设施项目、6个迁村并居项目,打造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要素统筹高效配置、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区提档升级。依据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结果,完善落实差别化政策措施,引导A类企业和排序靠前的B类企业率先实施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三大改造”,倒逼一批C类企业加快实施新领域转型项目。统筹抓好集聚区内骨干电网升级、集中供热及配套管网完善、通信网络高水平覆盖、公共道路建设等,完善研发创新平台、质量检测检验等生产性服务平台,提升9个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力争全年9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以上,1至2个产业集聚区实现晋星升级。开发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产业集聚区按照二星级标准提升层次,濮阳市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一星级标准。加快推进服务业“两区”建设。重点推进君恒新城商业综合体、恒大悦珑湾商业综合体、新天地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清丰国际家居博览交易中心、中原天然气总部大厦等。突出“一街一品一特色”,加快推进马颊河特色风情街、南乐新城国际特色商业街等项目建设,争取培育特色街区5个以上。创新万嘉360广场、崛起易居经营模式,发展“互联网+商场”“互联网+家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服务、康养机构等,形成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晋星升级,华龙区争取在三星级服务业“两区”的基础上实现新突破,濮阳县、清丰县、范县、台前县、市商务中心区争取达到一星级标准。

2018-08-21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1 1 濮阳日报 c20210.html 1 我市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