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再创区域发展新优势”的目标,秉承“尊商、亲商、安商”理念,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高地,做到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推进濮阳高质量发展。为此,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工信委、市工商联联合濮阳日报社开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再创区域发展新优势》专栏,全面展示市直有关部门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路径、措施和成效。
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工业战线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以学习贯彻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大会精神为主线,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全力推动我市大服务格局的构建和形成,坚决把濮阳打造成服务的高地、政策的洼地、投资的福地,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以服务高质量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高质量。
一、突出政策引领,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一是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相关措施。根据中央、省已出台的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措施,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支持企业做优做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先后出台了《濮阳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濮阳市“百强”工业企业扶持计划(2017—2020年)》《濮阳市中小工业企业成长计划(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制订了濮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家居产业、白酒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工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等改造攻坚方案,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梳理汇总现有各级惠企政策,送政策上门。市工信委搜集梳理国家、省、市近年来新出台的,涵盖环保、财政、科技、安监、人社等13部门共3大类79项惠企政策,其中,国家级28项、省级29项、市级22项,印发《工业转型升级政策汇编》(2018版)2000余册,采取会议发放、宣讲领取、送政策上门等多种形式,及时发送到企业。
三是开展政策措施宣讲活动。“惠企政策进千企”宣讲活动是市工信委打造的一张名片,得到了国家、省工信部门的肯定和推广。今年,市工信委继续深化“惠企政策进千企”宣讲活动,多次组织税务、工商、科技、人社、财政等部门深入县区和企业,就企业税收、财政支持等涉企政策,进行系统宣讲和解读,强化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助推企业发展。
二、创新服务举措,全面推行企业服务直通车
为推动“政企面对面”,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今年,市工信委推出了企业服务直通车“五个一”工程。一是启动一个企业服务热线电话(8269988),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全天候收集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二是组建一个企业服务云。整合市工信委门户网站、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工业云平台等资源,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建立企业问题网上直报系统,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三是用活一个微信群“濮阳市政企通”。截至目前,已动员我市涉企职能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人105人入群,年内争取全市重点企业和市直涉企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部入群。微信群将及时上传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切实把党委、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传达到企业。四是完善一套机制。建立线上、线下收集办理机制,通过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吸纳部分企业参加,定期召开各级各类企业家座谈会、行业协会座谈会及网上直报、热线接听等方式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建立问题收集、分类、办理、反馈、评价等服务机制,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进行转办交办,跨部门的问题报市领导批办,并及时反馈问题办理情况。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企业问题93个,转办、交办85个,已办结64个。五是搞好一系列活动。继续推进“惠企政策进千企”“法官服务进企业”“项目警官制”“政企交流面对面”等活动。
三、开展“四项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推动产销对接。依托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去年以来,市工信委举办了中国(台前)汽车零部件博览会、2017第三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濮阳)博览会等专题活动6次,我市12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其中30家企业实现成交额1200万元、50余家企业签订购销合同。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产销活动。市工信委先后组织我市企业参加2017年河南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大会、2018第十届沈阳APEC技术交流暨产品展销会、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七届郑州家具展会、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等展会12次,参会企业98家(次),签订各种合同金额总计12.8亿元。
推动银企对接。认真落实“金融工作日”制度,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联合市金融办等单位,定期组织金融服务专场对接会。向工信部、国家开发银行推荐宏业股份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天能集团电池清洁化生产项目为重点绿色发展信贷项目。
推动产学研对接。先后与清华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所进行了产学研合作交流;先后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就全市食品产业如何提升层次、强化产学研对接进行了广泛沟通合作,为濮阳食品产业提供智力支持;组织龙丰实业、训达油脂等8家食品企业赴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进行产学研对接。对全市300余家企业征集产学研项目需求,其中44家企业需求被省纳入产学研合作项目。
推动用工对接。围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用工需求调查,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活动。组织开展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近两年来,120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1080名企业高管中层、1.05万名企业技术骨干得到各种层次的培训和学习,企业人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通过一系列服务新举措,濮阳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居全省第9位,同比前移5个位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居全省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