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新时代银行业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行动指南。今年年初以来,濮阳银监分局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三大任务,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原则,优化服务措施,强化监管引领,积极营造良好金融营商环境,推进银行业机构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市场需求,聚焦重点领域,谋划发展战略,改进经营管理,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加强监管引领,满足信贷需求。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之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身之本,也是其有效防控风险的最佳选择。濮阳银监分局坚持问题导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商业银行经营规律,切实改进监管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银行业机构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意愿,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根据濮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强自主创新,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和有效性,充分满足濮阳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截至7月底,全市银行业贷款余额803.65亿元,较年初增加59.27亿元、增长7.96%,银行业对GDP的贡献度达到了10%。
针对薄弱环节,主动弥补短板。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濮阳银监分局鼓励银行业大胆创新,工作中偶有逾矩,只要不是故意利用政策漏洞、没有主观恶性意愿,就不采取监管问责措施,以保护和提升银行业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尽职免责的包容性监管政策,鼓励发展普惠金融,支持三农、小微、棚户区改造等薄弱环节,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提高小微贷款风险容忍度,减少无效和低端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增强金融产品供给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在政策落实上要求银行业机构“连天线、接地气”,把宏观政策要求转化为明晰的优惠便利措施和具体的业务行为,加强针对性金融服务,在补短板上力求实效。7月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2.72亿元,同比增速25.11%。
提升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银行与企业是命运共同体。濮阳银监分局要求银行业机构树立全局观念,不简单就金融论金融、就风险论风险,而是着眼于濮阳经济社会全局,统筹部署金融风险防控。在推动银行业机构落实宏观政策要求时,既顺应市场化运作,充分尊重其自主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也要求其在和企业、金融消费者打交道时,超越自我,尊重对方,不以己度人,而是推己及人,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充分考量企业的生存状况和消费者的切身感受,做到互谅互商、求真求实、唇齿相依、交流互鉴。加大检查力度,整顿金融市场乱象,规范服务收费,对顶风乱收费、社会反映强烈的行为严肃监管问责,推动企业银行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防范金融风险,推进改革发展。强化风险监测,及时提示风险。濮阳银监分局要求银行业机构找准自身风险管理疏漏,制订详细方案,快速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保持案防高压态势,从源头上杜绝案件风险,维护濮阳银行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按照银监会“更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的总体原则,积极主动,提前介入,加强监管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农商银行组建。濮阳农商银行顺利开业,清丰、南乐农商行筹建顺利,开业在即。中国银行、中原银行、郑州银行在县域网点设置工作加快推进,县域和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质效。强化监管责任担当,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濮阳银监分局坚持依法监管,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规则,鼓励、支持银行业机构行稳致远、根深叶茂,遵纪守法搞经营,光明正大谋发展。工作中与银行业机构“服务零距离、监管等距离、交往有距离”,亲密有间,清白简单。强化公平竞争权益保障,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简约性,让良好营商法治环境成为基本配置,推动形成开放、透明、稳定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实现金融市场各类主体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让银行业机构心无旁骛地全力支持和参与濮阳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