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9月26日,副市长杨青玖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僧少琴 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8年9月26日在濮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濮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杨青玖

各位代表:

受宋殿宇市长委托,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四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四个着力”,打好“四张牌”,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拼搏进取,务实重干,“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130.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585.5亿元,年均增长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1亿元,是2013年的1.3倍,年均增长11%。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74%以上,位居全省前列。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512.2亿元、744.3亿元,是2013年末的1.6倍、2倍。粮食产量52.5亿斤,连年增产增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7元,年均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前列。市域经济综合考核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2%,2017年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4%,服务业占比提高16.4个百分点。重点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石油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800亿元、7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28.3亿元,创近年来最好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31.7%,较2013年提高9.1个百分点,“六优”农产品种植面积发展到259万亩,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4%,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油地一家、融合发展,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共同推进了一批重大能源和产业项目,中石化中原天然气公司落户濮阳。

——发展优势持续积累。资源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文96储气库建成投用,库容百亿方的文23战略储气库加快建设,中(原油田)开(封)等输气管线建成通气,丰利石化222万吨原油进口资质获批。龙丰2×60万千瓦热电机组并网发电,卫都500千伏等14座变电站建成运行。市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南水北调配套、引黄入冀补淀等重大水利工程建成通水。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晋豫鲁铁路建成通车、开通客运,郑濮济高铁开工建设。南林东延、德上高速建成通车,新改建干线公路610公里、农村公路4125公里。开放平台建设实现突破,国检濮阳办事处开展业务,公用型保税仓主体完工。城乡实现光纤、4G网络全覆盖。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3.6%,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第四轮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省批准。三级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一中心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域、县域中心城市框架持续拉大,小城镇建设有序展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蝉联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城镇化率43.7%,较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一。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市累计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2万户,年均增长23.4%。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获“中国改革2017年度案例”。累计利用境外资金23.4亿美元、省外资金810.7亿元,年均增长9.7%、9.1%,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0.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32.4亿美元,年均增长7.3%。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7%、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4.6%,降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4.8个百分点。2017年PM10年均浓度降至107微克/立方米,降幅居全省第1位;PM2.5年均浓度降至6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09天,增加28天,增幅居全省第1位,超额完成省和环保部下达的目标任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2017年全省水污染防治考核获得优秀。森林覆盖率达到29%,四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财政民生支出累计完成70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5%。新增城镇就业26.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87%、97%、91.2%,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三连增”。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65.4%、110%。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87个。改造农村危房2.34万户。解决41.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集中供水率达94.2%。80万城镇居民喝上丹江水。

四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力促经济平稳增长,巩固稳中向好态势

稳定经济运行。注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和投资协同联动,着力破除要素市场配置障碍,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制约和经济失衡难题,加强监测预警和调节调控,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30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5条、稳增长保态势27个重大专项等政策措施,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强化企业服务。深入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系列活动,加强“四项对接”,发挥过桥资金和助保贷作用,累计帮助企业融资150亿元,减轻企业负担74.1亿元。惠成电子成功上市,天地人环保等10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交易。培育高成长性企业551家,诚信钻采等7家企业进入全省百高工业企业,濮耐股份等3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百强。

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在补短板、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加大重大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累计实施省市重点项目954个,完成投资4141.8亿元,435个项目建成投用,其中产业项目301个。省重点项目282个,完成投资1389.6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居全省前列。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创新力竞争力

做强做优化工产业。规划建设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着力构建“一基五链三集群”发展格局,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丰利石化丙烯联产芳烃、沃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龙头和高端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园区与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共建全国首家绿色涂料产业园。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全市规上石化企业销售收入1187亿元,是2013年的1.25倍。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战略合作、打造品牌、创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2017年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制品销售收入实现865.2亿元、755.5亿元、227.6亿元、171.5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1.5倍、1.7倍、2.1倍、2.2倍。濮阳成为区域性石油装备制造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中部家居之都、中国羽绒之乡。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生物基材料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完整产业链,聚集企业14家,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生物基材料集群示范基地。天能(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投产,成为北方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风电场4个、集中式商业光伏电站6个,全省最大的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落户台前。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

发展壮大服务业。上项目、引龙头、提品质、扩规模,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华龙区特色商业区进入全省十强,跻身三星级服务业“两区”行列。2017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4000亿元,增长10.2%。郑州银行、中原农险等金融机构入驻濮阳。全市旅游收入23.1亿元,是2013年的3.4倍。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入驻濮阳,百铸网、京濮电商等本土电商企业快速成长。四个县成为国家、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提质发展高效农业。建成高标准粮田238.5万亩、规模设施农业园区286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7家,建成豫粮濮阳粮食产业园、木伦河冷饮产业园、汇源肉羊养殖加工、首农小优鸡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范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积极探索生态、融合、适度、集约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推进市域中心城市与濮阳县城、清丰县城、濮东工业区一体化发展。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2条、277.5公里,敷设雨污水、供热、燃气管网3078.5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6个。实施海绵城市项目142个、生态水系项目12个。大力推进市城区综合提升,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龙山龙湖形成景观。新建改造市城区农贸市场8个。清丰县、南乐县成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五个县城荣获国家、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称号。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10个、87111套,建成54492套,开工率、建成率居全省第一。

加快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完善功能、培育产业,濮城、文留等4个城镇跻身全省百强乡镇,马庄桥、张果屯、侯庙等11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文明村镇和国家卫生镇。规划建设单拐红色旅游小镇、荷花小镇等特色小镇16个,岳村镇列入国家级特色小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县域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81个、示范村902个,西辛庄等10个村庄入选河南最美乡村。

(下转第二版)

2018-10-08 1 1 濮阳日报 c22774.html 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