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制周刊

十年交通肇事案 法官一朝解恩怨

2017年1月份,我调任南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在这近两年的执行工作中,忙和难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忙是因为案多人少,这让执行干警在分身乏术中承担着超额的工作量。但这并不是执行法官最大的压力,如果只是案件量大,我们可以“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可执行案件要的是把判决文书变成能够拿到申请人手中的“真金白银”,十分艰难。

执行难,难在围观群众和申请人的不理解上。为圆满完成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部署,执行法官都加班加点执行案件,这两年的春节,我们都趁着被执行人返乡时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雷行动”。可是,围观群众中时不时地就会传出“不就是欠点钱嘛,让人家过个春节怎么了”的指责声。而有的申请人说:“我不管你们采取了多少措施,不管你们是凌晨行动,还是错峰执行,没有见到钱,你们就是执行不力。”

如何让法与情更平衡、让结果更公正,是考验执行工作的一道坎。

被执行人闫某十年前因为交通肇事,撞死了申请人田某的儿子,南乐县人民法院判决闫某赔偿田某及家属共计17万余元。但是,因为闫某下落不明,且无可供执行财产而搁置。

十年间,田某尽管领到了法院的司法救助款,可仍然无法消解对“执行不力”的怨气。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不要听‘查无被执行人财产下落’‘已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已经移送追究拒执罪’这些冷冰冰的话,我听不懂,要不回来钱,我就上访。”这期间,田某不间断地到法院吵闹,也无数次越级上访。

而闫某因车祸造成一只眼睛失明、腰受伤,出院后没有稳定工作,且一直在外地打工躲避,很少回家。

执行法官即使面对着不理解,却仍在努力地寻找着被执行人的财产及下落。这时候的执行法官,就像是躬着身子在土地里刨食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被执行人。

努力终归没有白费。今年2月13日,闫某因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害怕子女高考受到影响,最终到法院请求见见田某,希望能够达成和解。可是,在经历长达13个小时的调解之后,田某坚持15万元不能少,闫某坚持最多出5万元,双方差距较大,就赔偿款数额未能达成一致,闫某被依法拘留,案件陷入僵局。

后来,我仍多次去县拘留所找闫某做工作:“对方的人都没了,你怎么忍心只给5万元钱?有钱钱挡,没钱人挡。假设一下:不要说17万元,就是170万元,你也不愿意儿子死亡,但是现在事故已经发生,且已经过去十年,你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心结有个了结啊!”最终,执行法官的苦口婆心感动了双方,双方就赔偿款数额达成一致,田某领到了9万元执行款。十年的“拉锯战”,终于烟消云散。

讲述人 南乐县人民法院安庆丰

2018-10-09 1 1 濮阳日报 c22937.html 1 十年交通肇事案 法官一朝解恩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