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大美龙都的绿色嬗变

——写在我市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之际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僧少琴 摄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孙相勋

秋阳灿烂、碧空高远,五彩龙都、叠翠流金。

“濮阳越来越美了,每天早晚我都要到公园里散步。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一看醉人风景,听一听幽幽鸟鸣,感受一番河边清风,好不惬意。”10月14日早上,正在市城区濮水公园散步的市民刘志坤说。

其实,不只是濮水公园,也不只是刘志坤,如今,在我市,从晨曦初露的清晨开始,当人们推门入院,或走出家门,总能与浓浓绿意不期而遇:小区院落树绿花红,大街小巷绿树掩映,公园广场俯拾皆画……不知不觉间,绿色,已成为我市的主色调。

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10月15日,我市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翻开时间的卷轴,从2015年正式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以来,我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牢固树立并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大生态定位、大规划布局、大工程带动、大手笔投入,以增加森林植被为重点,着力构建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持续拓展宜居、宜业、宜旅的绿色生态空间,在绿色崛起的宏伟蓝图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如今,一幅树绿、水秀、林茂、谷丰的生态画卷正在龙都大地徐徐展开。濮阳,正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生态环境和勃勃生机。

高位推动 擘画绿色新天地

我市地处黄河故道,生态环境脆弱。然而,濮阳人心中始终藏有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画卷,浓浓的绿色情结始终在龙都大地传承、接续。

多年来,在我市不遗余力的努力下,黄河故道上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一个个精品绿化工程开始成型,绿色逐渐在龙都大地蔓延、生根。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一张张熠熠生辉的烫金名片,就是这座城市绿色品质的最好注脚。

然而,盛名之下如何再续精彩,如何进一步厚植发展优势、增进人民福祉,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度成为我市决策者的重要考量。

进入新时代,领袖的话语字字千钧、振聋发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朴实的道理,却拥有穿透历史和影响未来的伟力。

近年来,我市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决意以绿色底蕴提升城市实力、增进人民福祉,并最终锁定创森这一宏大目标。因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也是对城市生态建设成就的最高评价。

201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濮阳的决策部署。

2016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创森工作,并把创森写入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确保2018年成功创森。

(下转第三版)

2018-10-18 ——写在我市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之际 1 1 濮阳日报 c23405.html 1 大美龙都的绿色嬗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