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央媒体看濮阳:“一带一路”国家学员来中国学习农业技术

新华社郑州11月10日电 (记者 刘金辉 谢江) “中国农民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这太不可思议了。”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场的马里克在考察了河南濮阳“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园之后感慨道。

马里克一行近30人近日正在位于河南濮阳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学习农业技术,这个学院主要是为培训中国基层干部而设的机构。近日,该学院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援外培训项目教学基地,一些援助“一带一路”国家的培训项目被安排在这里。

39岁的马里克原是轧钢厂的工人,2012年工厂倒闭后,他就到了当地最大的农场“亚洲之星”,学会了养羊、养牛和养鸡。现在,他一个月收入约3000元人民币,比在轧钢厂收入多了一倍。

占地5.67平方公里的“亚洲之星”,原本是吉尔吉斯斯坦一个濒临倒闭的养殖农场。2011年11月,河南贵友集团收购了这家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企业已经形成了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国际贸易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2016年8月,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认定其为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贵友收购后,引进了优良的种子和先进的技术、机械,玉米的产量提升了一倍。”马里克说,“现在农场雇了将近600名当地人,为当地的就业做出了贡献。”

除了几名“亚洲之星”的员工,来培训的更多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各州的基层官员和农业专家。伊尔米克是吉尔吉斯斯坦巴特肯州的一名基层官员。他说:“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是高山,农田稀少,因此更需要中国精耕细作的理念和技术,比如大棚和滴灌技术及深加工技术,我们希望在这些方面能与中国合作。”

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部食品工业和农垦处专家扎兹古尔说:“很感谢中国邀请我们来学习,我们考察了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这些很有用。”

这次培训还举行了学员与当地企业的项目对接会,双方达成了10余个合作意向。培训持续到11月13日。

近年来,中国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培训力度,如种植业管理、食用菌技术、农机技术、动物疫病防控等培训,增强这些国家的造血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罗鸣说,农业的发展不能仅依靠输血式投资,更要依靠好的农业管理经验及实用技术,以培养农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以技术振兴和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希望外国学员能通过这些培训了解中国农业管理与实用技术发展的经历与经验,相互分享好的做法,并将其带回自己的国家。

马里克如今成了“亚洲之星”的畜牧专家,而且中文说得非常溜。他说:“很幸运与中国结缘,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吉尔吉斯斯坦投资。”

2018-11-19 1 1 濮阳日报 c25263.html 1 中央媒体看濮阳:“一带一路”国家学员来中国学习农业技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