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和影响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信息化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为实现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目标,清丰县人民法院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执行工作的一场深刻自我变革,坚持所有案件全部纳入网络管理,对执行工作的考核一律从网上获取数据,构筑信息化方式管理、考核、监督执行工作的新态势。
执行理念信息化,思想引领筑牢理论根基。该院党组始终坚信执行信息化是推动执行工作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形势的发展,该院第三方评估指标正式出台,对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质效统计指标和第三方评估指标,提出了“网下抓真实、网上抓显示、网上网下抓节点、整体工作抓规范,攻坚克难保胜利”的“四抓促一保”工作思路,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从抓班子、带队伍着手,统一全院上下的思想认识,引导大家对每项工作都要有争先晋位、提档升级、争创一流的意识,通过司法理念的创新转变、诉讼风险的预测告知、立案保全的实施衔接、裁判文书的说理释明等为执行工作打好基础、创造条件。4月份,该院投资30万元,在法院门口安装失信曝光电子屏,24小时滚动播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敦促165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按照上级法院“1566”的要求,配齐配强了执行人员队伍,推行执行工作警务化、执行警务一体化,投资120万元新建执行指挥中心,打造执行运转和指挥新平台。
执行方式信息化,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执行工作。该院利用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加强对执行案件的管理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利用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将每个案件的流程节点在期限内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规范了执行行为。2017年6月,该院与县旅行、交通、消费等部门建立了联合信用惩戒制度,与县房产、土地、工商、金融、车管等部门实现了点对点查控。现在网上查控1天获取的信息量,相当于原来执行人员1个月实地查询的工作量,信息化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执行能力。零佣金的司法网拍、精准高效的质效分析、具体个案的节点监控、覆盖全国的财产线索搜集、影像回传远程指挥、一案一账户系统管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上传录入、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等,均由6名网络专业人员在执行指挥中心操作完成。专设的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平台,将执行流程全部公开,让当事人及时掌握案件执行情况,随时可以借助平台与执行法官沟通信息,确保执行过程看得见、查得着。配置执行风险评估一体机,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引导当事人上机评估,让其正确理解、客观认识“执行不能”,不断提升执行公信力。
执行管理信息化,规范运行确保质量管控。为依法规范执行工作和执行行为,该院将涉及执行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质效统计指标和第三方评估指标汇编成册,人手一本,组织学习培训。2017年年底,由院长命题,组织执行干警进行了业务考试。通过培训考试,增强了执行干警对法律法规和第三方评估指标的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指标要求的时间节点、工作标准、注意事项、考核评估、统计比重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制作了执行案件流程示意图和项目清单,按照规定动作实行销号跟踪,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每名执行人员每天将自己的实时工作通过网络进行电子转化,2名专职人员对每人每天的节点性工作进行跟踪监控,坚持小问题当下解决、大问题连夜处置。
执行考核信息化,责任细化彰显使命担当。该院根据执行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分布执行人员和岗位,明确主管院领导、执行局局长、执行庭庭长、员额法官、辅助人员、执行内勤及全院其他部门各自的执行责任,形成了院长统筹协调、主管组织实施、局长直接负责、庭长带头落实、员额法官具体承办、辅助人员跟班工作、内勤统计汇总的纵向主体责任明确和法警全员参与、刑事打击协作、民事信息共享、后勤全力保障、宣传舆论营造、督查督导监督、纪检监察问责的横向配合责任到位的立体化作战格局。针对上级法院质效统计指标和第三方评估指标,该院每周都要分析优势指标如何巩固提高,短板弱项如何补齐赶上。在庭与庭、人与人之间开展对手赛、联手赛,坚持每日在法院网、电子屏、微信群公开晾晒成绩单,分设了飞龙奖、飞虎奖、蜗牛奖、牡蛎奖,激发执行干警的干劲和活力,保证每个案件不失分、每项指标不下滑。
解决执行难绝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唯有以敢打敢拼的勇气、以实干干实的作风持续奋战,用科学的手段、创新的举措、无穷的智慧誓师立令、全线出击,坚决攻克一切难关,才能打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