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医疗就医

春节饮酒谨记“五法则”

濮阳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养生专家 刘同坤

常言道:“美酒虽好,不可贪杯。”酒是美味佳酿,不仅可以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强身健体,还可施礼待客、交友助商。但是,饮酒不可过量,过量则伤身误事,害人害己。当下,戒酒对更多的人来说是空话,如何减轻酒之伤害才是硬道理。笔者总结出饮酒“五法则”,祝您过个健康快乐的春节。

一、酒前准备不可少

空腹饮酒对脾胃的伤害最大。如果饮酒前吃些食物可减缓酒精吸收,最好的食物是酸奶和馍干。酸奶黏稠,可弥漫胃壁,形成一层屏障阻碍酒精吸收;馍干吸水性强,酒由馍干先吸收,进入血液的时间自然延长。因此,饮酒前吃些食物非常重要。

二、各种酒类如何选择是关键

首先要选择质量好的酒。因为劣质酒的甲醇、杂油醇、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对人体的危害也相对较大。甲醇损伤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会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失明等症状;杂油醇过多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金属超标危害则更大。

其次,按照黄酒、红酒、啤酒、白酒的顺序挑选酒类。前三者属发酵酒,除糖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氨基酸和氧化物,而白酒属蒸馏酒。从营养角度看,发酵酒类更好;从酒精含量看,发酵酒远低于蒸馏酒。

黄酒有健脾暖胃之功效,故又有“加饭酒”美称;红酒中的聚酚等有机化合物可软化血管,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啤酒酒精含量最低,但选择啤酒多会忽视总量控制,且往往冰镇冷藏,过饮最容易损伤脾胃,脾不运化,水湿内停,最后形成痰湿型体质。

三、总量控制最重要

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取决于饮酒人对酒精的敏感度和一次摄入的总量。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0克。因此,饮酒一定要量力而行,力求做到能少不多,有低度不喝高度。场合不同,身份不同,掌握全靠自觉,牢记身体健康最重要。对于特殊情况,不得不拼酒时,建议立刻到洗手间呕吐出来,宁伤胃不伤肝,尽量减少酒精带来的伤害。凡是有害的食物入胃都要用催吐之法将其排出体外,中医称之为“吐法”,属中医治疗“八法”之一。

四、酒后饮品应慎重

酒不尽兴再去茶馆喝茶,认为茶可解酒,这是人们的一个误区。多数茶水不但不解酒反而加快酒精的吸收,使人醉得更快。推荐两类饮品供大家参考,一类是二花茶(葛花6克、菊花6克)、二豆汤(白扁豆30克、红小豆30克)、枳果汤(枳子10克、草果10克)。这些汤茶有不同程度的健脾利湿、和胃止呕、醒酒提神的功效。另一类是鲜水果汁、鲜蔬菜汁、浓米汤、山药粥。鲜水果汁、鲜蔬菜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氧化物,可补充因呕吐造成的营养素缺失,还能解除酒后因自由基增加所造成的伤害,而浓米汤、山药粥则有健脾护胃的作用,对减轻酒精伤害有很大帮助。

五、酒醉用药要牢记

醉酒后更多的人认为是睡上一觉就好了,其实不然。

酒精不但对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还可使血压、血糖升高,诱发昏迷、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则可致喉头水肿而窒息。当然,由于意识不清醒很多意外伤害就更易发生。因此,饮酒过量或对酒精过敏者,应尽快到医院治疗,对症给予醒酒、止呕、脱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不同处理,将危害减至最低。

2019-01-30 濮阳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养生专家 刘同坤 1 1 濮阳日报 c30364.html 1 春节饮酒谨记“五法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