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一体推进‘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是七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安排部署的八项工作任务之一,体现了对党中央反腐败斗争要求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三不”机制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内涵丰富,内在逻辑严密,是一个从治标到标本兼治、从硬性约束到思想自觉的过程。“不敢”解决的是守住底线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是权力监督的问题,“不想”解决的是固本培元的问题,三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是一个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系统。
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不断减少存量、遏制增量,实现标本兼治,必须一体推进“三不”(不敢、不能、不想)机制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赵乐际同志指出,必须把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机制,要保持“不敢”的定力。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通过不断加大查处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惩治力度不断加大,腐败存量不断减少,震慑效果持续强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也要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相互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相互交织、“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相互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决不能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决不能松口气、歇歇脚,决不能初见成效就鸣金收兵。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
一体推进“三不”机制,要扎紧“不能”的笼子。“不能”,就是要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制度的强制力约束力,建立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钱的长效机制,让照章办事、依法行政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修订出台了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批重大制度,构筑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大监督格局,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全覆盖,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越扎越牢,为遏制腐败增量、巩固不敢腐的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严格落实党内各项制度,在执行上下功夫,真正让制度“长牙”“带电”,不能让制度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同时,还要持续加压发力,推动实践经验不断制度化理论化,创新监督体制机制,落实“两个责任”,深化“以案促改”,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一体推进“三不”机制,要筑牢“不想”的堤坝。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通过学习教育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强化党规党纪教育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加强党性锻炼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和扩大“以案促改”的警示教育作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教育既充满温情又极具穿透力,提升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