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难面前,他勇于担当;在信义面前,他绝不含糊。3年的坚守,让他债台高筑。但是,他重诺守信的品格,不但赢得街坊邻居的称赞,而且为子孙树立了榜样。他就是张合聚。
今年72岁的张合聚是南乐县西邵乡王崇町村村民。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泥瓦匠,他带领街坊邻居成立了一个建筑队,为本村及周边群众建房造屋。由于为人忠厚老实,建房质量过关,张合聚赢得众人的认可,生意越来越红火。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在邻村乔崇町村建房时,建筑队成员张保聚不慎从房顶上跌落下来,造成重伤。张合聚第一时间将张保聚送往南乐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并主动承担起全部责任。由于张保聚没有购买工伤、意外等保险,张合聚需为张保聚支付20余万元的医疗费。
然而,这对张合聚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全村人也把目光投向这位善良、坚强的老人身上。张合聚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坚定地说:“虽说咱农民没几个钱,可东挪西借、吃糠咽菜,也要给保聚兄弟治病,也得把答应的事儿办好。一句话,咱做人的名声不能丢。”
2011年,在南乐县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除之前支付的20余万元医疗费外,张合聚再分期赔偿张保聚13万元。其间,张合聚每次都在约定时间前几天就把赔偿款送过去,从不拖延。2013年年底,张合聚完全付清了赔偿款。然而,此时的张合聚已经家徒四壁、债台高筑。再加上年龄偏大,他不能再做建筑活儿,只能靠几亩薄田过日子,生活十分拮据。在村里调整低保对象时,干部群众全票赞成,将张合聚夫妇评定为低保户。
从家境殷实到负债累累,张合聚从未说过一句后悔话。在他眼里,诚实守信高于一切。他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诚信故事,感染着子孙后代、街坊邻居。
本报记者 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