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张岳:站在施工现场心里才有底气

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张超

张岳是中原油田房地产管理中心工程项目管理站的一名技术员,从事工程项目维修管理近9年,管理的1000余个施工项目,从未出现任何问题。多年来,他先后荣获油田“优秀质量监督工程师”“质量监督管理先进个人”“质量管理先进个人”“最美青工”“知识型先进员工”等称号。

张岳是一个“多变人”。工作之余,他唱“红脸”,和施工人员相处极为融洽;工作之中,他唱“黑脸”,不管私交再好,对工作失误也绝不留情。他经常说:“咱干的是工程维修,质量和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张岳经常同时管理七八个工程项目,他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阅手机,查看各个工程项目微信群里的进展情况汇报。他每天巡查施工现场几十公里,非常辛苦。他常说,双脚站在施工现场,心里才有底,脚底才稳当。

维修改造看似简单,但与新建工程相比,施工难度更高,不可预见的因素更多。每个项目开工前,他都要翻看大量施工规范等技术资料,为的就是找到更好的“药方”,帮助那些老旧房屋焕发青春。近9年间,他的施工日志密密麻麻写满了几十个记录本,合计160余万字,编制的维修方案有上千项。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对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张岳从不藏着掖着,他热心地将这些经验与同事分享。他说:“施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是一个团队的事儿。大家水平都高了,才能更好地管理一个项目!”

2018年3月,张岳分别与王少康和李建军签订师徒协议。当年9月,中原油田机关办公区停车场进行改造。张岳作为建设单位代表,带着两个徒弟一直盯在施工现场,从资质审查到技术交底,从过程管理到安全监督,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

有一次,张岳查阅天气预报后,认为场地开挖基槽的时机不对,要求立刻停工。他耐心地向徒弟传授经验:“场地改造前是绿地,土质含水量高,如果基槽开挖时下了大雨,容易形成‘橡皮土’,不仅耽误工期,还会额外增加投资。”当夜,降雨如期而至,由于处理得当,开挖的基槽没有受到大范围破坏,这道工序也顺利完工。

2019-05-28 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张超 1 1 濮阳日报 c38712.html 1 张岳:站在施工现场心里才有底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