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春天,对于全国思政教师而言格外的暖。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教育部也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作为政治教师,深切感受到思政课明媚的春天已到来。同时,思政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标准是什么?怎样建构理想中的思政课?更是广大思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思政课要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
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陈宝生部长在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时也强调,要牢牢把握住思政课的对象是人、关键是思、重点是政、载体是课。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比如,我们在教学中选取学生身边常事、国家大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想学、乐学、真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思政课要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中还强调,创新思政课教学,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也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怎样参与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呢?我们应该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出发,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注重学生的智能培养,涵养学生美德,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堂有话题可商议、可争议,在课堂上能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思政课要倡导建构活动型课堂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思政课要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并建议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基于不同学段、不同学情选择好议题,让学生围绕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切实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们还要基于地方实际和学情,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博物院、走进展览馆……感受国家发展变化、民众的幸福生活,提升学生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升华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这样教学,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求的落实。
一课一世界,一课一境界。陈宝生部长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中提出,要切实将思政课当作“金课”打造。打造思政“金课”,我们必须要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城市建设、扶贫工作、农村工作等多个会议上强调的“绣花思维”,用绣花的功夫来对待,让思政课真正做到“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思政课堂“金课”更需要思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养,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相信在广大思政教师的努力下,我们会在追求“金课”的大道上收获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