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走进南乐县西邵乡赵任村高标准果蔬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红彤彤的圣女果缀满枝头。田埂间,喜笑颜开的农户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子。
时下,圣女果进入丰产期,赵任村的圣女果种植户曹和清算了一笔账,预计到年底,种植圣女果能为家里增收3万余元。“多亏了政府帮扶,我们家今年就可以摘掉穷帽子了。”
今年77岁的曹和清患有慢性病,多年来的巨额医药费让他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8年,在乡政府的帮扶下,赵任村高标准建设完成了30座果蔬大棚,其中20座扶贫专用高标准果蔬大棚由赵任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曹和清与村里其他3户贫困户通过20万元户贷户用资金入股,获得了集体大棚的分红权。
“种了一辈子庄稼地,刚开始大家都不敢起步。”曹和清与街坊们心里打起问号,议论纷纷。后来,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动员,从育苗、定植、管理到采摘、包装、销售都有专家指导,在保证果实品质的同时,乡政府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确保生产全程有保障,给曹和清与其他贫困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56岁的曹建坤是赵任村的贫困户,与曹和清有着相似的境况。对于村里的这项大变化,曹建坤连连称赞:“以前就靠着家里几亩薄田过日子,现在可好了,俺家承包了一座大棚,一年可增加不少收入。”
“目前,每座大棚年净收入在3万元以上,随着种植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销售渠道的日渐畅通,预计到2020年,每座大棚年净收入可在5万元以上。”赵任村村干部赵海选话语间难掩喜悦之情。据赵海选介绍,目前有76户该村及周边村贫困户受雇于赵任村村集体经济大棚,大棚的减贫带富成效日益突显。
近年来,西邵乡积极扶持蔬果全产业链,不断扩大高标准蔬果种植基地规模,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优质蔬果种植已成为西邵乡的一张亮丽名片。
(吉海静 宋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