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已经濮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9年4月22日通过,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9年5月31日批准。在《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公布之际,本报记者就其重要意义、主要内容等,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兰峰。
问:制定《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必要性和意义?
答: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法治力量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需要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固定下来。同时,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石油化工、煤化工、工业涂装等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增多,建设工程扬尘和餐饮业油烟废气大量增加等,也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调整和规范。因此,为巩固攻坚战成果,推动大气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及时出台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
问:《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制定过程?
答:2018年8月,接到省人大常委会安排我市尽快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任务后,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向市委汇报,并制定实施方案报省人大常委会。2018年年底,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市人大常委会将《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2019年立法计划。经七届市委83次常委会会议研究同意,《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于2019年2月19日濮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会后,常委会又做了大量的征求意见、调研论证等相关工作:向立法咨询顾问团成员征求修改意见;通过市人大网站、市政府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将草案修改稿以正式文件形式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征求意见;向市政府、市政协发函征求意见;组织多次座谈会,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意见。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集中梳理、合理采纳,对《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进行了统一修改。随后,按照立法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征询意见,并根据省人大法制委及法工委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完善。之后,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对《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4月22日,《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经濮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5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批准了《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问:《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共五章五十二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了层级责任和主管部门职责;二是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三是针对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农业、餐饮油烟等我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细化了防治措施;四是对限制性和禁止性条款设置了更为严格的法律责任。
问:《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层级责任和主管部门职责是如何规定的?
答:《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分层次规定了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责任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同时明确规定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问:《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是如何构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的?
答:《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结合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规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落实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一是规定以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手段对排污单位实施全面监管;二是强调新建、改建、扩建排放大气污染物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评;三是建立责任追溯制度,确保环境监测、评估及运维机构的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四是通过实施约谈制度及网格化监管制度落实主体责任;五是建立全民共治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
问:针对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农业、餐饮油烟等我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新增、细化了哪些防治措施?
答:为解决影响我市大气环境质量重点领域问题,在上位法规定的基础上新增、细化了部分措施。一是通过严格控制耗煤项目,支持“双替代”及清洁能源项目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动实现煤炭减量替代。二是强化对石油化工、煤化工、工业涂装等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及处置环节的管控,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三是禁止通过黑加油站、流动加油车等方式违法销售机动车燃油。四是加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管理,依法进行强制报废,并对伪造、变造、转让、出借检验合格标志及不配合监督抽测的行为进行了约束规范。五是规定建设单位开工前必须具备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方案;不得无许可证清运和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利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强化扬尘治理主体责任。(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