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仁心雨露济世情

——记濮阳市援疆人才、伊吾县人民医院内儿科主任吴清岩

图为吴清岩和同事讨论患儿营养餐配制问题。

10天假期一晃就没了,7月10日,吴清岩恋恋不舍、却又脚步匆匆地从濮阳赶回伊吾,继续他的援疆生活。这次请假回家,主要目的是帮助儿子填报志愿,“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他很难受,我也很愧疚,因为他一上高三我就去了新疆,能给家人的陪伴和帮助实在有限,感到挺对不起孩子和妻子的。这次回来帮孩子填报志愿,多少也算是一点儿弥补吧。”吴清岩在微信上这样说。

2016年12月,市油田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吴清岩报名参加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没能如愿。去年8月援疆中期轮换时,他抢得头名,终于成行。近一年来,作为父亲和丈夫,吴清岩的确很难称职,但作为一名援疆医生,尽管时空变换,他却始终没有忘记治病救人的天职,在祖国边疆忠诚履职,展示了濮阳白衣天使的风采,也树立了河南人的良好形象。

面对挑战不认输

儿科医生变成全科医生

新疆是个好地方,地处东天山北麓的伊吾县当然也不例外。初来乍到时,这里壮美的风光、精致的县城、独特的风土人情,无不令人欣喜愉悦、兴奋不已。

但轻松的心情只持续月余,吴清岩便感到压力很大,倒不是因为水土不服引发的各种不适,而是因为他被任命为县医院内儿科主任了。在他看来,这个职务与其说是“官”,不如说是“责”。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当医生的,关键是要有治病救人的真本事。作为综合实力很强的三甲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他看儿科各种疾病自然都不在话下;问题是内科病咋看?毕竟内儿科住院患者80%以上为成人,总不能把所有的担子都压给内科医生吧。

令他不安的另一件事是,县医院一周之内来了四个肺结核病患者,这是内儿科第一次收治结核病患者,同事对结核病充满疑虑,作为科室主任的他压力很大,因为在油田职工医院工作期间,儿科结核病很少见到,就是有了结核病的患儿,都要转到专科医院救治。现在病人来了,医生该咋办?

性格内向的吴清岩不善言辞,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面对尴尬和挑战,作为儿科医生的他,逼迫自己向全科医生转变。他网购了《内科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结合接诊时遇到的问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自学。他的同事、濮阳援疆医疗队队长高湘玲感叹,清岩简直就是学习狂、工作狂!她说,援疆队员每周六一般都会在住处聚一聚,纾解紧张身心。几乎每一次都是这样:饭菜都上齐了,清岩才在千呼万唤中姗姗来迟,满脸微笑,连声致歉;而在大家兴高采烈、意犹未尽之时,往往他早已溜回房间看书去了!

从援疆队员的住处到医院,步行大约需要20分钟,一个来回就是40分钟,一天就是80分钟。为充分利用这不起眼的80分钟,吴清岩把在网上找到的有关医学讲座下载到手机里,在上下班的路上戴着耳机听,对每个问题都一遍一遍地反复听,直到完全弄明白为止。他如此全神贯注,有时无意中就冷落了结伴同行的同事,甚至引起小小的误会,当然最后大家都是哈哈一笑就啥事儿也没有了。

知识就是力量,力量给人底气。虽说现在内科疾病的诊治,仍由内科医生挑大梁,但当吴清岩再面对内科病患者时,已逐渐变得从容,起码不再感到心里没谱和尴尬。而前面提到的那四名结核病患者,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全部顺利出院。如今作为县医院结核病治疗小组成员的他,还担负着全县结核病的预防、治疗任务。

医生多一点关爱

患者就多一点温暖

“累死累活小儿科”“一钱不值小儿科”……无论外界或业内,都认为儿科是个挣钱不多却承担很大的科室。对此,从业20余年的儿科大夫吴清岩认为,由于儿科的诊治对象不会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又由于儿科学发展水平远远落后成人医学,所以对儿科大夫来说,只有付出更多努力,只有用更过硬的技术和更贴心的服务,才会得到患儿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至于挣钱多少,他倒不是特别在意,“毕竟医生是要治病救人的,你总不能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吧。”

去年10月28号凌晨3点,在住处熟睡的吴清岩被手机铃声惊醒,他一把抓起手机,被值班院长告知:一名早产儿出生后,吸氧紫绀不能缓解,伴呻吟。“一定是RDS(新生儿呼吸紧迫症)!”他根据多年经验迅速作出判断,旋即翻身下床穿衣,一边系着上衣扣子,一边疾步跑到楼下,骑着电动车迅速赶到医院。果然是RDS!判断虽不错,但县医院没有特效药物“肺活性表面物质”,患儿需要转哈密市中心医院救治。为维持患儿体温,吴清岩和同事将其放进暖箱,又用绳子把暖箱固定在救护车上。救护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穿越天山,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疾驰。吴清岩一路上都紧紧搂护着暖箱,目不转睛地观察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直到3个小时后抵达哈密市中心医院,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作为内儿科主任,吴清岩上任伊始就向同事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医生既要认真细致、科学合理地处置病情,又要换位思考,从病人及其家属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感受。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伊吾县土葫芦乡泉脑村送来一个“急性喉炎”的患儿,呼吸极度困难,伴颜面部发绀。家长哭成一团,主管医师也很慌张。但经验丰富的吴清岩心里有数。他和颜悦色地宽慰患儿家长,孩子病情是很危重,不过还没到必须切开气管的程度,还有其他的办法,现在如果开刀,多花钱不说,孩子还要遭罪。同时,他指导主管医师施救:急行小流量吸氧,加大糖皮质用量,多次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果然,患儿病情逐渐缓解,最后转危为安。患儿父母这才破涕而笑,对吴清岩跷起了大拇指:“河南医生,亚克西!”

大概是因为职业环境的长期濡染,外表“很男人”的吴清岩,对孩子总有一种母性般的温柔怜爱,对小孩儿的哭声似已形成条件反射。他的同事讲了个笑话:有一次,清岩在办公室接受县电视台记者采访,摄像机正拍着呢,突然从病房传来婴儿的哭声,他闻声“噌”一下就跑了过去,吓得记者目瞪口呆、不知所以,愣了半天才回过神儿来。

吴清岩性格虽然内向,却被同事总结了“三快”,即吃饭快、走路快、说话快。为啥快?活儿多呗!除了看病和学习,他和队友们还有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干。例如,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规范病历书写,提升处置危重症和疑难病人的能力,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深入边远地区为少数民族群众免费送医送药,等等。日复一日,他们累并快乐着。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和很多援疆人一样,吴清岩的援疆生活其实也是苦乐自知的。那么,援疆和在濮阳老家究竟有啥不同呢?他想了想说,要说不同好像还挺多的,但是从根上说也没啥不同,身为医生,就是要尽心尽力地治病救人,在哪儿都应该这样吧。(记者 杨少军 周源 贺德敬 文/图)

2019-08-01 ——记濮阳市援疆人才、伊吾县人民医院内儿科主任吴清岩 1 1 濮阳日报 c42711.html 1 仁心雨露济世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