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莹)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效率,由“群众跑腿”转变为“信息跑路”;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不断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今年1月28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挂牌成立。半年来,我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在去年市级政务服务网接入河南政务服务网的基础上,我市全面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居全省前列。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时限均少于省定目标。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已拟定第一批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清单,包含16家单位112个事项。6月1日,我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建成投用。截至7月25日,热线来电总量21082件,其中有效案件15419件,办结率92%。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新模式,32个市直单位共梳理监管目录清单812项,编制市级行政检查实施清单793项。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我市在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我市4G网络已实现城乡全覆盖,百兆宽带光纤已全面实现进村入户。中国移动濮阳分公司、中国联通濮阳市分公司、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相继建成投用,目前已为68家市直单位、213家企业提供云服务。
民生服务更加便捷。一是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开通了自助查询、就医结算、金融支付等6项基本功能。二是建成了食品生产加工追溯、流通追溯、餐饮服务追溯等系统,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三是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四是智慧房产项目上线运行。五是建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互通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实现了与省平台对接,部分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六是民生保障平台覆盖市主城区15个街道77个社区,完成了社区人员信息登记,提升了精准救助能力。七是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市城区学校100%班级实现“网络班班通”,录制了本地名师1000多节视频教学共享资源。八是我市协调中移在线搭建的智慧扶贫系统功能强大,精准扶贫效果明显。
社会治理逐步完善。一是我市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我市全面完成了“满天星”视频监控三期工程;新建了“移动警务+110”系统;装配了警车“北斗”定位系统;检查站设置了安全检测、人脸识别等装备,提高了查控效能;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方便市民查询、预约和办理业务。二是环保基站视频在线监管平台建成投用,我市的环境监控能力大幅提升。三是五县二区的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完成,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四是南乐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运营良好,成为全省环卫工作示范县区。五是智慧交通项目与河南银联公司合作,实现了二维码银联扫码支付和银联闪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乘坐公交。
另外,我市智慧金融平台、工业云平台一期项目建成投用,企业“两化”不断深入,大数据智慧生态园建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助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建机制、筑平台、推应用”的总体思路,做好“十个一”,即着力推进线下“一门一窗一厅”、线上“一网一线一群一监管”,最终实现“一证一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