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胡庆荣 何世鸿) “普通品种的葡萄每公斤市场价只能卖4元到5元,而我们公司种植的黑珍珠、阳光玫瑰、罗马绿宝石等品种的有机葡萄,不仅走出了濮阳、走出了河南,还飞到了大上海,每公斤能卖到30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7月29日,范县佑林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都是沾了有机产品的光。
近年来,范县以实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丰厚的收益让农民尝足了种植有机产品的甜头。
如今在范县,除了葡萄,“天灌牌”精米、“洁田牌”杂粮等有机产品,也销往郑州、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价格是普通产品的4倍多。2018年,该县有机产品产值达到3亿元,并成功创建河南省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填补了河南省此项空白。
为充分发挥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引领作用,从2017年起,范县专门成立了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办公室,制订出台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考核办法》等指导性文件,研究确立了“发展有机农业产业、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整体发展构想和“一年打基础,两年扩规模,三年上水平”的工作思路。每年拿出2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有机产品认证企业进行奖励,形成了“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相互协作、服务前置、责任落实”的推进机制。
该县加强与辖区农业、水利、环保、畜牧等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在广泛收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制定了水稻、葡萄、莲藕、小杂粮种植等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县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使县域有机产品在产地分布、环境保护、选用药品、饲料肥料、储藏运输等方面有章可循。建立追溯系统,指导企业建立有机农业生产投入品购置、使用,病虫草害防治等记录平台,实现有机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近年来,该县与省农科院、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等科研技术机构合作,聘请省质监局、省农科院、认证技术机构专业人士等,举办有机产品知识培训11期,培训人员1300余人。建立检测系统,大力推广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减少病虫危害等综合配套新技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加强对有机基地农业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加工及上市产品的检测。
目前,范县已建成1个河南省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有机大米示范区、1个有机莲藕示范乡(镇)和20个有机食品农产品示范村,推广有机水稻、莲藕种植面积5万亩,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有机认证产品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