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濮阳县环境攻坚办了解到,5月份以来,濮阳县进一步调整组织领导架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制度机制,紧盯攻坚重点关键,迅速掀起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高潮。通过常态化管控、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5月份和6月份,濮阳县成功退出了全省后20名,空气综合质量持续向好。
压实责任 实施网格化监管
县委、县政府高规格成立了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下设10个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分行业系统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坚持县级领导分包乡镇、分管行业、分管部门、分包重点项目环保责任制。在各项环保工作中,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出征,县委各常委、县政府各副县长齐上阵,率先垂范,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提升政治站位,扛牢压实环境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
为消除环保执法监管中的盲区,濮阳县将城区划分成15个网格区域。30位县级领导分别任网格区域的县级网格长;县环保、市政园林、综合执法、公安、住建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单位担任网格联络人,负责监督协调落实网格区域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区环境治理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管控责任细化。
完善机制 确保攻坚长效
截至目前,濮阳县已召开19次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周调度会,对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动员、加压、部署,全力推进问题解决;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相继采取周例会、日办制等形式,确保各类问题整改不过夜。
建立日通报机制、日分析研判机制,每天通报空气质量数据及排名情况,并对空气质量实时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查找问题,精准施策,科学调度。针对数据突发异常情况,则随时启动紧急调度机制,召集有关部门召开紧急研判会议,结合气象条件,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紧急管控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数据稳定正常。
濮阳县将每周五确定为全县“环保日”,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分包区域开展集中志愿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环保集中志愿活动1500余次。环保监督员重点围绕道路清洁、“门前三包”等工作,对本单位分包责任路段和责任区域开展全天候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漏洞,确保监督全方位无死角。印发《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下周重点任务清单》,对下周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县督查局、环保督查局每周聚焦重点任务清单,持续开展督导检查,以强有力的督查问责倒逼环保责任落实。
精准施策 坚持铁腕治污
每周五集中开展城市道路、居民小区清洁行动,不断提升城区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将城区高污染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大型货车绕城分流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并在环城主要干道设立7处限高限行卡点。县公安、交通、公路等部门24小时开展联合执法,积极引导过境货运车辆绕行分流;抓好扬尘污染管控,全县82家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设施,298辆渣土运输车辆全部安装GPS系统,城区道路和辅道清洁水平明显提升;规范餐饮油烟治理,建立了城区餐饮单位服务清单和动态管理数据库,对城区餐饮油烟实行了常态化监督检查,检测油烟排放达标率超过98%,封停及劝导退出违规餐饮单位20余家;深化企业污染治理,有序推进非电、锅炉、工业炉窑、砖瓦窑、无组织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企业的治理,32家纳入VOCs治理企业中12家已经完成;持续开展成品油流通监管集中整治行动,查封站点数32处,查处流动加油车37辆,行政拘留69人,刑事拘留4人,不断规范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管。
本报记者 李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