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市环境监测站

用心用情监测 当好环保铁军

8月1日16时许,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举报,说市城区胜利路濮水河桥附近有污水出现,4名工作人员迅速准备好各种器具,赶往事发地点。

大约1个小时,取样回来。监测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开始对水样进行化验、分析。“像这样的应急事件,我们经常会碰到,不论下雨下雪,还是白天晚上,我们都得赶到现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李光明说。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定量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环境变化,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生态环境监测是开展环保工作的“耳目”,全面、真实、有效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污染防治决策管理的支撑和保障。

作为承担我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职能部门,市环境监测站不断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水质自动化监测能力,有力保障了我市水质情况;加强自动化监测网格化建设,立足大气污染源成因分析,为大气污染综合解决方案找到了科技支撑,有效促进了全市空气质量改善。

目前,市环境监测站共有7大类147项监测能力,其中水和废水67项、环境空气和废气29项、土壤和水系沉积物17项、固体废物15项、生物4项、噪声7项、室内空气8项。每一项监测,都有具体的监测频次与时间要求,数据上报时间也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环境监测人员都要无条件地完成任务。任务琐碎、具体、繁重,目前监测站只有40余人,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体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加点,“5加2”“白加黑”可以说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除此之外,因为环境监测工作的特殊性,他们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险”。2015年春节,大年初一,长垣黄河浮桥处,一辆拉甲醇的罐车侧翻,部分甲醇泄露到黄河里。当天上午10时许,接到上级监测黄河水样的紧急通知,监测站工作人员古德宁和金子厚随即驾车前往事发地点。因当天雾特别大,能见度不超过30米,车辆在黄河大堤转弯时险些掉入黄河里。无奈,古德宁下车,打着手电步行在前面引路,金子厚则小心翼翼地驾车在后面跟着。原本1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他们却花了3个多小时。到指定地点后,因黄河水面雾气大,根本看不清哪里有水、水深多少,他们就在桥头附近,通过向河里扔石头听回声进行判断,最终成功取到了水样。等到平安返回市内,时间已过去了6个多小时。古德宁表示,尽管那一次遭遇了危险,没能按时吃上饭,没能和家人好好过春节,但成功取到了水样,为确保河南、山东的广大群众吃上安全放心水做出了贡献,觉得这一切付出都很值。

正是靠着这样一支敢打敢拼、吃苦耐劳的团队,市环境监测站获得了濮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政府表彰的“十二五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先后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全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评比中,分别获得第二名、第一名、第一名的好成绩。

7月28日至31日,河南省第二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在郑州举行,共有34个队170人参加角逐,是全省历届监测技术大比武中规模最大、参赛单位最多、比赛项目最复杂的一次盛会。经过3天激烈角逐,市环境监测站夺得团体二等奖,霍瑞娜荣获个人一等奖,王冰、古德宁分别荣获个人二等奖。这是该站夺得的又一大荣誉,也是一次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得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李光明表示,尽管目前监测站面临人员紧张、实验场地拥挤、资金短缺等问题,但监测站上下人心思齐,人人都勇于吃苦、默默奉献、精益求精,视数据质量为生命线,确保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全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市环境监测站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能打硬仗的环保铁军。

本报记者 段利梅

2019-08-06 市环境监测站 1 1 濮阳日报 c42890.html 1 用心用情监测 当好环保铁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