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毛巾人大主席”杨希禄

8月1日,走进华龙区岳村镇西田村,处处能看到忙碌施工的场景:投资80余万元的文化广场正在紧张焊接顶棚;硬化道路的挖土机、铲车等机械设备来回穿梭作业;雨污水管网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而在每个施工点,总少不了这样一名党员干部:他肩披毛巾、汗流浃背,一边拭去汗水,一边指导党员、群众将垃圾清运出去。他就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岳村镇人大主席杨希禄,因为每天带着擦汗的毛巾,因此被群众亲切称为“毛巾人大主席”。

西田村位于华龙区东北部,是岳村镇最大的行政村。该村现有耕地3102亩,人口901户4028人,其中贫困户22户58人。村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目前村内还有2万余米道路未硬化,数十个大坑未平整,没有路灯,没有雨污水管网,每逢阴雨天街道上污水横流、泥泞难行,群众意见多,整治难度大。

今年7月,华龙区脱贫攻坚“回头看”决胜战役全面打响。接到任务后,杨希禄分包西田村,马上投入工作中。他将西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牵头和华龙区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谋划,决定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反复讨论,村里科学制定《岳村镇西田村精准扶贫脱贫规划》,对文化广场、雨污水管网、垃圾收集点、水冲式厕所等9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度谋划,全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干部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很快形成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氛围。

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杨希禄每天吃住在村,坚持一线指导、现场办公、亲自上阵,在村室、背街小巷、贫困户的家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下乡走访,总是默默地拿着笔记本记录各种业务问题,用心掌握西田村所有贫困户的信息资料。他白天在村里带头进行环境整治和项目建设;夜晚回到镇里参加扶贫工作会议和扶贫培训;周末也从不休息。同事们和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截至目前,西田村雨污水管网已铺设管道400米;道路、胡同硬化提升9万余平方米,分5个标段,现已完成2个标段的三七灰土、剩余3个标段已完成6个胡同的三七灰土;党群服务中心美化提升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一个崭新的西田村即将呈现在群众面前。

“只要贫困户能早日脱贫奔小康,过上好日子,我工作就是再累一点、苦一点都值得!”杨希禄用这句朴素的话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本报记者 王莹 通讯员 宗永刚 张恒 王亚静

2019-08-07 1 1 濮阳日报 c42945.html 1 “毛巾人大主席”杨希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