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濮阳县 摘掉穷帽持续发力逐梦小康

(上接第一版)同时,该县创建“一支队伍三面墙”“一站两组三个会”机制,开设道德巡回法庭,成立红白理事会,建设动力超市,开展各类评选活动。一系列的教育、激励、惩治措施,不仅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定了他们战胜贫困的信心,还通过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濮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施策、尽锐出战,突出重点、补齐短板,通过一个个勠力攻坚的实招,着力打好精准识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创业、基础设施提升和政策兜底“六大硬仗”,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累计脱贫23439户98816人,实现贫困村出列169个,贫困村退出比例达97%,“三率一度”全部达标;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各项脱贫指标均已达到退出要求,脱贫退出工作顺利通过县级自评、市级初审和省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濮阳县脱贫摘帽后,不松干劲、不降标准、不走形式,严格落实脱贫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高位推进、补弱固效,持续发力保态势,做到“五个不减”。一是实干劲头不减。继续实行县、乡、村扶贫周例会机制,坚持开展“周四扶贫日”活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扶贫的机制不变、态势不减。二是财政投入不减。县财政投入脱贫攻坚工作资金规模不减,对脱贫村、脱贫户的扶贫项目扶持力度不减。三是驻村力量不减。县委常委分包扶贫重点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机制不变,驻村帮扶干部队伍人员不减,各级干部驻村蹲点任务不减。四是增收措施不减。充分发挥产业带贫、光伏发电扶贫、低保兜底等不同类型扶持政策的叠加作用,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五是动力合力不减。坚持动力超市、各类典型群众评选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治贫之本在于产业,产业兴则百姓富,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关键要靠产业支撑。为此,濮阳县将培育脱贫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的根本之策,实施了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扶贫项目。在种植、养殖、加工、光伏发电、电商、金融等方面多管齐下,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能人大户联动、干部帮扶促动,采取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经营分股金等多种方式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县产业覆盖率100%,产业扶持叠加度280%。做大做强了国宏辣椒、训达油脂、家家宜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优质油脂、优质面(米)、优质瓜菜、优质食用菌、优质林果等产业化基地集群。今年年初以来,全县统筹整合的资金40%以上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引导贫困户参与水产、木耳、中药材、丝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并通过组建合作社、奖励补助等方式,培育发展村级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参与经营。以深度贫困村渠村乡大闵城村探索出的“登记确权颁证—评估贷款上项目—公司化运作现代化企业管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大闵城模式”为模型,以农村集体资产清算为切入点,围绕盘活资源做文章,发展村集体经济,使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促产业,释放发展新动能。同时,把财政整合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等产权纳入村集体管理,通过入股分红、扶贫车间租金、光伏收益等多种渠道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通过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养殖业发展、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扶持光伏发电及电商产业发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濮阳县产业扶贫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攻坚拔寨,势如破竹奏凯歌;勠力同心,步履铿锵齐奋进。濮阳县脱贫摘帽不卸甲,持续发力不松劲,全县上下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携手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赵少辉)

2019-08-08 1 1 濮阳日报 c43034.html 1 濮阳县 摘掉穷帽持续发力逐梦小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