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怀着崇高敬意,采访了清丰县马村乡坡里村94岁的退役军人王新明。王新明和老伴儿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瓜果飘香的小院内,王新明讲起了战斗往事,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座右铭。
“保家卫国,从小通讯员开始。”据王新明回忆,1937年日军侵犯中原,坡里村周边就有一座日军炮楼。13岁的王新明立志抗日报国,当起了一名小通讯员。“在那个特殊年代,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送信的不是小孩儿就是老太婆。”王新明说,“为确保万无一失,我经常用小刀把鞋底划道缝儿,把信填进去。”凭借智慧和胆识,他一次次顺利完成了任务。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1947年“大扩军”时,王新明加入了刘邓大军,担任步话员。1948年1月,部队行至安徽省安庆市一个叫李家楼的村庄,在那里王新明光荣入党。当时的入党条件有哪些?听到记者的问话,王新明斩钉截铁地说:“就一个条件,不怕死,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退伍不能褪色。”1953年,王新明在大西南参加了多次剿匪战役,在执行任务时腰部负重伤。1958年,他主动放弃部队干部待遇,回到家乡。回乡后,王新明先后在家乡的食品公司、人民公社等单位工作。无论在哪里,他都吃苦耐劳,不贪不占,两袖清风。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据坡里村党支部书记姚国选介绍,王新明退休后还主动多交党费,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经常为村里办好事。如今,王新明的家门口,挂上了“光荣之家”“共产党员示范户”的标牌。本报记者 马洪峰 王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