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保健知识

老年痴呆可潜伏三十四年

近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90名40岁以上志愿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一个人在有老年痴呆症症状的前34年,大脑就有了变化。

破坏强 记忆区被早早攻下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唐毅介绍,临床上确实出现过一些低于50岁的患者,而且因为老年痴呆的诊断需要认知能力或记忆智商等明显的外在变化,所以其致病机制(大脑内部的变化)在外在行为出现的10多年甚至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人们常习惯用老年痴呆来指代阿尔茨海默病,但其实广义上的痴呆症还包括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只是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多见,可占痴呆症的70%左右。

阿尔茨海默病以记忆损失为第一症状。唐毅解释:“起初是近事遗忘,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出现远期记忆减退。”患者后期还可能出现记忆崩溃,空间、思维、语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变,忘记自己是谁,原本很内向的人,竟会忽然变得冲动。而此次美国的这项研究也发现,在老年痴呆症症状出现的前11~15年,就有认知障碍迹象发生。影像学检查还发现,症状出现前3~9年,内侧颞叶改变发生变化,而内侧颞叶与记忆相关。

但现实生活中即便有迹象,人们往往也难以发现,直到记忆开始丢失。记忆的丧失,意味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连简单的穿衣、吃饭都没办法做到,语言和人格崩溃,会把人束缚在床上,终日卧床、沉默不语。这可引起两个后果:一方面患者免疫力下降,出现肺部、尿路感染;另一方面,若是翻身不及时,某些部位的皮肤长期受压,可能会缺氧、坏死。因为这些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平均可存活5~10年,生存率甚至比很多癌症患者都低。

不可逆 年过40最该重视

虽然目前没有流行病学官方数据表示老年痴呆症确已年轻化,但可以认定的是,一般年龄每增长5岁,患者的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且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10~20年。“所以过了40岁,就要开始有意识地预防,并时刻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唐毅建议。

“中青年人也有可能得阿尔茨海默病,所以发现有了显著的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应该先想到去医院看一下记忆门诊。”唐毅建议。有不少活生生的临床案例让人惋惜:曾有一名40多岁的高管,总是迷路走错方向,去了一家又一家医院,历经不少科室,最后才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我国痴呆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其中:有近七成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重度,错过了最佳干预阶段;而进行过正规治疗的人数为5%~30%。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该病不能被完全治愈,现阶段的抗痴呆药物和心理康复训练等,只能相对减缓病情的发展进程,并无法完全逆转疾病。

重预防 从年轻时就要提前抓

《柳叶刀》杂志曾发布的研究显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可以改变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9项危险因素,分别是:早年——教育(未完成中学教育),中年——高血压、肥胖症、听力损失,晚年——抑郁症、糖尿病、缺乏身体锻炼、吸烟、很少与社会接触。如能对上述9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和干预,可以降低大约三分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

唐毅介绍,该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跟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预防是胜于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在65岁以后发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高龄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女性、遗传、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也属于危险因素。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遗传等是无法被改变的,而其他危险因素则是可以提前干预的。”

特别提醒老年人:即便退休了也要维持与社会的联系,保持或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动脑勤用脑;要多和子女交流,减少孤独感。另外,与人交流对于当下的年轻群体来说也非常重要,他们愈发被电子设备“绑架”,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对大脑健康来说是不利的。

摘自《健康时报》

2019-08-14 1 1 濮阳日报 c43423.html 1 老年痴呆可潜伏三十四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