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习近平
287名驻村第一书记共协调资金1.94亿元,硬化农村道路396公里、新打机井1473眼、新建改建桥梁135座、培育产业项目79个……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成效,离不开该县对驻村第一书记的从严从实管理。如何将驻村第一书记这支尖兵队伍变成脱贫攻坚开路先锋?台前县在择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实施了“五个一”管理机制,督促引导他们心往一块聚、劲往一处使。
不知道干啥
一张清单明思路
8月12日7时,台前县吴坝镇晋城村驻村第一书记侯召磊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打开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的大门,进去第一件事就是在脱贫攻坚作战墙上的一张清单上勾勾画画,在已完成的为民服务项目后面打了对勾,然后将当天的服务任务抄在工作日志上。
“以前到村里都是现找活干,比较被动。现在进村第一件事就是看服务清单,然后对照脱贫攻坚作战图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侯召磊提到的服务清单就是该县制订的驻村帮扶双向对接服务清单。服务清单结合了帮扶单位职能资源、贫困村实际和群众需求,条目式列举了驻村第一书记的服务项目。按照任务清单,对照脱贫攻坚作战图,侯召磊迅速梳理出了12户贫困户需要协调解决的23项事务,然后拿着记录本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帮扶工作。
咋知道好孬
一个办法定乾坤
“丁大爷,你说说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建勋咋样?”“小王呀,这孩子特能干,这不,刚来两天就给俺修好了房子。”“那他还给咱村里干啥好事了?”“好事不少,让我好好给你唠唠……”
自从制定《关于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干部专项考察的实施意见》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专项考察工作操作办法》以来,9个脱贫攻坚专项考察组已经先后25次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对287名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考察。“是金子总会发光。对干得好的驻村第一书记,要表彰一批、储备一批、培养一批、提任一批,对表现差的一律不予提拔重用,情节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干得怎么样
一组名单分优劣
“俺村能建成瓜果基地,多亏了王书记啊。”夹河乡于楼村党支部书记于兆武高兴地说。台前县第一初级中学驻于楼村第一书记王学杰为该村引进瓜果种植项目,投资734万元建成大棚16个,每年收益10多万元,预计贫困户每年每户可分红2000元。“王书记可没少给俺村办实事,第二季度的‘红’名单肯定还有他。”于兆武说。
据了解,该县建立了驻村第一书记“红”“黑”名单,脱贫攻坚一线专项考核排在全乡前20%的驻村第一书记,将被列入“红”名单。与此同时,因为工作不力、帮扶成效差、群众不认可,排名靠后的,将被列入“黑”名单。目前,该县共有90人被列入“红”名单,10人被列入“黑”名单。(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