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濮阳鲜亮的新标识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市委书记宋殿宇多次强调:“要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气魄,精准施策、靶向治疗,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濮阳鲜亮的新标识。”态度之坚决、决心之坚定,彰显了市委革故鼎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谁的营商环境更好,谁就可以招来更多“财”、引进更多“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实现新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濮阳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作为推进“四大战略”、打造“六大体系”的三大抓手之一,在全省率先组建高规格的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谋划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开展政策落实促进、核心指标优化、企业获得感提升三大行动,全市上下重视营商环境、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氛围正在形成,取得了初步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系统性工程。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的营商环境与中央和省委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期待、企业的期盼及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力度,打造中部地区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地,既是我市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市放眼未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下大力气,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上继续狠下功夫,为市场主体创造出优于其他地区的良好条件,吸引中高端要素向濮阳聚集,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就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堵点”,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核心抓手,把企业办理业务全流程便利度作为衡量标准,把企业对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满意度作为改革取向,聚焦审批服务、创新创业、投资贸易、企业经营、市场公平、法治保障、社会服务、政商关系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结合濮阳实际,加强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制度创新、政策集成、资源整合、流程再造,进一步精简优化办事流程、放宽市场准入,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及用地用电成本,实施更具吸引力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规范办事,加快构建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促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宽松有序的企业经营环境、竞争高效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和重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时事相催,重任在肩。站在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的历史关口,全市上下要强化责任担当,形成工作合力,真正让尊商爱商、亲商敬商、助商护商在濮阳蔚然成风,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濮阳鲜亮的新标识。

本报评论员

2019-08-16 1 1 濮阳日报 c43511.html 1 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濮阳鲜亮的新标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