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 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疾病,发病率低,约1/10000,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以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严重危及母体及围产儿生命。
病因是什么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病的确切病因不明。目前认为该病是胎源性疾病,由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异常所致。研究发现,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四环素)、遗传因素及营养不良等均可能损害胎儿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导致此病发生。妊娠期妇女雌激素、肾上腺激素及生长激素的升高也可使脂肪酸代谢障碍,游离脂肪酸的堆积可能引起此病。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厌食、疲倦、上腹痛、进行性黄疸等。病情继续进展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出现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肝肾衰竭、腹腔积液、肺水肿、意识障碍、肝性脑病等。可发生胎儿窘迫甚至死胎。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转氨酶轻到中度升高,但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明显升高,低血糖、高血氨,可伴有肾功能异常;白细胞显著升高,出现中毒颗粒,血小板减少;尿常规显示尿胆红素阴性。
2.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发现弥漫性肝实质回声增强;CT检查提示密度降低,脂肪变性。但部分早期患者影像学改变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有一定假阴性率,其主要意义在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3.肝穿刺活检:表现为弥漫性的肝细胞小泡样脂肪变性,炎症及坏死不明显。
如何预防
注重高蛋白饮食,高蛋白物质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满足肌体对维生素的需要。
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预后如何
由于此病是一种胎源性疾病,妊娠终止前病情无法缓解。若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不良。患者产后完全恢复需要数周时间,一般不留后遗症。
薛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