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技之光

市科学技术局

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动力 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

“七一”前夕,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雷灯照为党员干部讲党课。

“当下正是濮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我们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列为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的“一号工程”,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日前,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组长雷灯照如是说。

“文明创建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操作,是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雷灯照介绍,2018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诚信守法行动、文明风尚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及科技下乡(进社区)等各类活动170余次,实现了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全覆盖。

行胜于言,群雁高飞头雁领

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风尚叫文明。近年来,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学习风气浓厚、文化生活丰富,管理科学民主、员工遵纪守法,内外环境优美、环保工作达标,业务水平领先、工作实绩显著等省级文明单位标准,把文明建设融入单位日常工作中,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局党组按照“开展一个活动,坚持一项制度,建设四型机关,实现四个一流”的机关建设思路,在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开展“善学习、强素质”活动,坚持每周一例会、每周五集中学习,着力建设创新型、学习型、规范管理型、厉行节约型机关,努力实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工作目标。班子成员坚持“四讲一守一带头”,引导全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讲政治、讲规矩、讲程序、讲团结、守纪律。

苦练内功,坚守信念干劲足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文明素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推动濮阳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在7月19日举行的“我和我的祖国”微型党课展演活动中,来自化工研究所党支部的王美竹慷慨激昂的演讲,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以每周五集中学习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市科技局促进党员干部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履职能力,创新教育载体,确保加强理论武装落到实处的一种常态化制度。近年来,市科技局始终把学习作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理念、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坚持领导带头,利用每周五集中学习时间,党组书记雷灯照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其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市科技局的工作实际,深化宪法、科技政策法规学习,尤其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后,市科技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魂铸魄的精神家园,通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每周统计并通报每名党员干部学习情况,引导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提升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涵养理想信念,形成了崇尚学习、重视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科技工作与文明创建相结合,不仅要创造仓禀实的物质文明,还要打造人人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开展学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议等活动,在科技系统形成了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开展优质服务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最美家庭、优秀职工评选活动,积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设立善行义举榜,展示了李连成等楷模风采,通过汇聚李世想等科技系统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涓涓“小善”,营造德耀龙都、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科技局还把提升队伍素质与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上下功夫。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开展文明有礼、“六文明”、清洁家园、“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我和我的祖国”微型党课等专题活动30余次,组织党员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交通执勤、“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10余次。

多措并举,打造服务型机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流程简洁易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申报条件一目了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政策清晰明了……”前来咨询企业发展路径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在看到科技业务“明白卡”后说。

为优化服务环境,市科技局大兴调研之风,领导班子成员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深入县区和企业,开展全面调研,摸清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在掌握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瞄准企业的关注点,突出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申报材料、优惠政策,将市科技局承担的各项工作职责,梳理制作成35项业务“明白卡”,编印成册,规范自身业务流程,指导县区科技工作。在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平台网站上公布,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网上查询、办理。各业务科室和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的专项微信群,提供专业化服务,努力推进科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优化政策环境,制订《濮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管理办法》《濮阳市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实施细则》等制度,激励企业和创新载体晋位升级。出台《濮阳市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濮阳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若干规定(试行)》文件精神,协调兑现高企首次认定、新建研发平台、孵化器、院士工作站等奖补资金。

为优化融资环境,深入推动实施科技贷业务。今年上半年,分两批向濮阳市经济发展投资公司推荐了20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中11家中小型企业的13个科技型项目分别被推荐到了中国银行濮阳分行和中原银行濮阳分行,中国银行濮阳分行通过省级科技贷共投放科技贷项目4项255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除此以外,市科技局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在局系统推行效能问责制,实施“治庸计划”,通过教育、整顿和治理,彻底清除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使企业群众缩短了办事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获得了企业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四个一批”

一是在政府引导上下功夫。筹备召开“四个一批”经验交流会,实施“三大行动三大工程”,全面推进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二是在培养途径上求突破。深入企业一线,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和省厅对接,力求在省重点实验室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三是在落实任务上见真章。对照晋位升级目标,建立工作台账,把建设任务分解到具体企业,并定期督导反馈。四是在创新环境上再优化。制订业务“明白卡”,加强创新政策宣讲,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强引导激励,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今年向省厅推荐9家企业参加第一批高企申报工作,较去年同期增长125%。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截至目前,已有63家企业入库,有17家企业正在公示,完成全年目标80%。坚持不懈培育创新龙头企业。我市创新龙头企业数量排名全省第7位,市级创新龙头企业台账目标6家,目前已组织各县区筛选了10余家。培育创新引领人才。组织申报中原学者1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人。推进科技人才交流,深入企业宣讲解读院士工作站的扶持政策、申报程序,对接省院士专家工作促进会,拓展企业和院士的对接途径,指导宏业生化和蒋剑春院士签订合同,并推荐上报院士工作站。加强研发平台机构建设。指导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争取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突破。推进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持续增长。在受理18家2019年度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基础上,深入中原油田工程公司、国家电光源质检中心、濮阳市盛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调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指导企业做好申报准备。积极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濮阳分中心建设已成功签约,清华蔚林智能化工研究院即将签署合作协议,中科院老专家分中心建设已签署协议。

“第一动力”支撑引领,科技计划项目推动转型升级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环境下,“第一动力”对实现濮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彰显。

大力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建设,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绩效显著。近年来启动的市级重大科技专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其中:支持濮阳天源生物实施的丙腈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利税1300万元;支持濮阳班德路实施的液体增粘树脂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成绩突出。2018年,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5项,获经费支持1755万元,是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3.5倍。其中,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电子电气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顺利通过省厅组织的现场验收,共获得省财政700万元支持。该项目在封装、绝缘、耐温等应用领域突破关键工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现产值超3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市电子封装材料领域的发展。从加大科技宣传角度,谋划推动南乐生物基材料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1月10日,《科技日报》整版报道了我市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新华网、新浪网等30余家网站转载报道,形成了轰动效应。

据统计,2018年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3.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

“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科技活动周助力“创新兴市”战略

5月19日,市体育场彩旗飘飘,人头攒动,2019年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副市长孙永振出席活动并宣布科技活动周开幕。

自2001年起,科技活动周已连续举办18届,今年的科技活动周围绕“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重点在特色科普活动开展、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开放优质科技资源等方面,广泛开展大众创新创业活动和常态化群众性科技活动,展示濮阳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支持创新、参与创业,为“创新兴市”战略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活动周期间,全市集中开展科技新产品展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展示、专家服务队下乡活动、中国流动科技馆第二轮河南巡展进校园活动、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科普展等一系列示范性科普活动和公益活动。据统计,全市共举办重点活动48项,举办科学技术报告10场,举办科普讲座50次,推介新品种、新技术70余项,展出科普展板300余块,开放科普基地6个,9支科技下乡服务队开展科技下乡70余次,发放资料8万余份,直接参与群众6万余人次。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科技下乡进社区,连接科技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月16日上午,市科技局20余名志愿者早早来到市龙城广场,开展“欢乐龙都”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围观咨询。

科技下乡进社区作为市科技局的特色服务活动,近年来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组织成立科技专家服务团和科技下乡服务队,积极开展科技法律下乡、进社区活动,仅2019年上半年就开展科技下乡及进社区宣传服务活动14次,发放各种明白卡1.6万份,技术小册子2400余册,科普知识扑克牌360副,发放手提袋1400个,服务咨询群众2500余人次,并举办科技培训班4次,培训人员170余人,为人民群众送去了科技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发挥扶智扶志作用,做好科技扶贫工作

“路远崎岖夜生寒,风疾沟深冷月残;干部心忧贫户事,归来汗水透衣冠。”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充分发挥科技扶智作用,动员组织全市科技力量投入到科技扶贫攻坚战中,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入贯彻上级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用好科技特派员这一扶贫利器,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依靠科技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截至目前,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112名,选派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3个,组建产业服务队5个,建立科普传播基地3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76期,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5600余人,推广先进技术5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190项。

通过项目引领,推动县域支柱产业的发展。组织实施濮、范、台三县2018年省科技惠民项目。台前县为深度贫困县,获省科技惠民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范县、濮阳县分别获省科技惠民专项扶持资金62万元。目前,三个项目正在按照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中。积极组织申报2019年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截至7月份,濮、范、台三县共申报项目6项,经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实地考察,最终筛选出濮阳天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及高产技术研发”等4个项目推荐申报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近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我市形成了清丰食用菌、南乐肉牛、台前羽绒加工、华龙区城郊蔬菜、范县绿色水稻、濮阳县设施瓜果蔬菜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这些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形成,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了农副产品链条,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大潮澎湃,科技成果竞涌现

2018年以来,我市创新引领型企业群体快速壮大,创新龙头企业增长34%,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2%,省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增长23%,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增长86%,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增长15%(居全省第二位),市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增长16%,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85家。创新引领型人才层次显著提升,培育高层次人才9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等高层次人才66人。创新引领型平台量质齐升,我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10%,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12%,市级重点实验室增长13%,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增长25%,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增长37%。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在濮阳落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增长33%。

优质的服务,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企业和群众的满意、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肯定。2017年以来,市科技局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科技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帮扶单位、濮阳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市作风建设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良好等次、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49个。

“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抓好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冲刺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地推进文明创建各项具体工作,让文明之光伴随科技事业不断壮大,全面实现精神文明和科技事业的‘双丰收’‘双促进’,用科技创新助推濮阳更加出彩,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说到文明创建工作,雷灯照显得满怀信心。

2019-09-06 王群才 温兴轩 王宗奇 文 / 图 市科学技术局 1 1 濮阳日报 c45094.html 1 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动力 推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