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人民的医院 奋进的华章

——清丰县人民医院庆祝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清丰县人民医院建院70周年活动与会领导、嘉宾合影。

70年前,清丰县人民医院跟随新中国成立的脚步而诞生。从那时起,这家只有4间医务室、5名医生的县级医院,开启了为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发展征程。

70年风雨兼程,清丰县人民医院与新中国同呼吸、共成长,实现了从医苑幼苗到杏林新葩的嬗变。

70年薪火传承,清丰县人民医院与清丰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完成了从基础医疗机构到大型综合医院的跨越。

岁月流金,百炼成钢。清丰县人民医院始终谨记扎根清丰大地、呵护人民健康的崇高使命,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作风,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大医精诚的历史责任和担当,接续前行。

致敬功勋人物 书写感人华章

8月31日,清丰县人民医院举行“感恩华章”活动,拉开了清丰县人民医院庆祝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的帷幕。活动中,清丰县人民医院向历任老领导、老前辈、老专家颁发了历史贡献奖、管理顾问聘书、终身管理顾问聘书、建院70周年历史功勋人物奖。

功勋人物颁奖词中,对首任院长马心田,继任院长常雪魁、高允泽、张利军、卢翠玲,一一给予了高度褒奖。这5位薪火传承、接续奋斗的老院长,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清丰县人民医院发展史上的功臣,无愧于人民赋予他们的光荣称号,无愧于时代对他们的最高褒奖。

当天,出席活动的有市政协副主席刘国相,清丰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清丰县慈善总会会长杨相俊,清丰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韩翠青;清丰县人民医院历任老领导、老前辈、老专家吕克己、常雪魁、佀华民、王庆华、高允泽、张利军、王俊生、张心奎、卢建敏、郭祥永、武占坤、杜庆民、高铁柱、宋建伟、张清生、刘纪恩、宋玉光、罗培显、袁庆选、杨克伦、张宝娥、王雪雁;清丰县人民医院院长杨献军及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部分职工代表,共计300余人。活动由清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建伟主持。

杨献军首先致辞:“清丰县人民医院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70年的发展进程中,在历任院领导的带领下,经过一代代清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卫生院发展成为技术高超、设备精良、服务完善的综合性医院。2016年5月,清丰县人民医院搬入位于县人民路的新址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医院领导班子始终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设备更新、重视学科建设、提高诊疗水平、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环境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紧密结合医院实际,从实干干实着手,实现了医院各项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在全县人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政府、社会的一致肯定和广泛赞誉,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清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高允泽介绍医院历史沿革。清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老领导代表吕克己发表活动感言。韩翠青致贺词。

会上,刘国相指出,经过70年的发展,清丰县人民医院已顺利完成华丽转身,从一家条件简陋的县级医院一跃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技术超前、服务领先的现代化医院。希望清丰县人民医院继续抢抓良好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环境优势,引领清丰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活动中,清丰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题为《让劳动美托起中国梦》的精彩演讲,还自编自演了《感恩的心》《最美不过夕阳红》《不忘初心》《祖国你好》等文艺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在《走进新时代》优美的歌声中,“感恩华章”活动圆满谢幕。

回顾峥嵘岁月 一路风雨兼程

70年来,清丰县人民医院在成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先后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

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摸爬滚打形成雏形。1949年11月,濮阳专署委派薛喜成、马心田到清丰县正式组建县医院,马心田任院长,职工5人。当时,医院占地面积只有600平方米,房屋只有4间,建筑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从此,医院开始了艰辛发展之路。

1950年,濮阳专署派防疫医疗队到清丰县防病治病,与县医院进行了合并,县医院改为清丰县卫生院,职工人数增加到18人,房屋20间,占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拥有床位25张。1953年,医院开始设立第一间化验室,开展三大常规检查,正规的诊疗模式呈现雏形。

1955年,医院成立党支部,职工人数增加到65人。1958年,医院添置30毫安X光机,开展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外科独立开展消化道穿孔及修补等手术,当时填补了清丰县的空白。

1959年,清丰县卫生院由县城搬至北关外,规模也大幅度扩大,占地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建设业务用房148间。大专毕业生仝保兴、大学本科毕业生宋明善,先后分配到医院工作。检查设备增加了200毫安X光机,医院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名称正式改为清丰县人民医院。

二是艰苦创业,初步形成规模。1966年,医院职工人数达95人,医疗技术力量也逐步增强,仅西医医师就达14名,熟练掌握休克、脑血管意外、胃肠穿孔修补、胃切等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诊疗水平逐渐提高。1968年,卫生系统进行机构改革,把清丰县人民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所合并为清丰县人民防治院。1974年,又重改机构,把清丰县人民防治院分为清丰县人民医院、清丰县卫生防疫站、清丰县妇幼保健所。

其间,医院坚持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进,不断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河北、山东等周边患者纷纷慕名前来求医就诊。

三是春风化雨,快速发展。1975年,医院在原防疫站和综合院以南新建3层门诊楼一栋,占地面积3140平方米,业务用房114间,就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1979年,新建3层病房楼一栋,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业务用房138间,并增设心电图室、超声波室、脑血流室、理疗室、口腔科、病理室、按摩室等医技科室。县级综合医院的规模基本形成。

1982年,医院职工人数达到207人,医护人员176人,拥有床位180张,科室设置也更加细化,门诊量达6万人次,住院病人量达1800人次,已成为一家医疗力量较强的综合医院。

1987年,医院党总支成立。1989年,医院成立党委会。1997年5月,医院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当时濮阳市唯一一家由卫生部命名的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四是步入新世纪,喜获大发展。2000年8月,医院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在全县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被原卫生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10月,医院搬迁新址,占地面积达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比建院之初增加了157倍,标志着医院发展进入了更高、更快、更强的时代。

2013年,医院进行了改制。同时,购置了宝石CT、高场磁共振、数字血管减影造影系统(DSA)等先进医疗设备,还率先运用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等先进医疗技术,在全市县级医院中率先开通了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空中急救通道,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少花钱、看好病的愿望。

踏浪改革潮头 放歌时代春天

70年风雨同舟, 70年携手共进。今年1月,杨献军任清丰县人民医院院长。上任伊始,他从谋划发展大局、稳定职工思想、加强专科建设、强化技术协作、优化医院环境入手,着力汇集医院发展的强大动能。聘请管理专家团队为医院把脉问诊,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了30年发展规划,对有关临床科室进行整合,把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到最优。对全院人事家底进行了全面摸底,与全院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为让群众看病更加经济、方便,加强与北京、郑州等地的大医院的技术协作,高薪聘请专家名医来院坐诊或指导手术,选派业务骨干赴北京、郑州等地的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投入资金购置先进医疗设备,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少花钱、看好病的愿望。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全院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形成人人思变、人人思干、人人思发展的大好局面。医院业务呈现大幅度增长,社会满意度、职工满意度均保持在98%以上。

70年来,清丰县人民医院实现了化羽蝶变、凤凰涅槃。

从只能诊治一些常见、简单的疾病,到开展介入治疗、微创治疗等复杂的高难技术诊疗技术;从只有听诊器、钳子、镊子等简单医疗器械到拥有先进的价值上百万元的移动DR和全身彩超、价值上千万元的宝石CT、高场磁共振、全数字血管减影造影系统(DSA);从只能人抬担架到现在的空中急救。医院创造了多个第一:濮阳市最早通过原卫生部命名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率先在全县县级医疗机构中开展介入治疗,率先开通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空中急救通道。医院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5项、市级荣誉10余项、县级荣誉多项;个人先后获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20余项、县级荣誉多项;科技成果10余项,出版论著4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医院先后走出了9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成为全县走出研究生最多的医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

70年间,每一次嬗变,每一个变革,清丰县人民医院都始终保持和焕发着勃勃生机,几代人始终以矢志不移、薪火相传的坚定信念,以披荆斩棘、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镌刻出一部永不停滞的创业史、永不僵化的发展史、永不言败的奋斗史。

新时代新征程,肩负人民的重托,清丰县人民医院再一次英姿勃发地站在新的起点。

侯庆海 徐雁飞 王国胜 文/图

2019-09-06 ——清丰县人民医院庆祝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1 1 濮阳日报 c45134.html 1 人民的医院 奋进的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