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勤快,天天打扫,现在村里比原来干净多了,我们每天出门的心情好得不得了。”9月2日,说起村里的公益岗,濮阳县八公桥镇西韩信村村民黄金凤赞不绝口。
如今的西韩信村,房屋整齐有序,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整个村庄洋溢着幸福和欢乐。
西韩信村曾经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3年前,西韩信村道路坑洼不平,污水雨水横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村内行路难、卫生“脏乱差”等问题突出。
“‘脏乱差’的环境卫生没人管,贫困群众就地就业难。”县政协驻村第一书记冯铁军走访时发现。其中,还有一部分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的半劳动力贫困户需要帮扶。如何提振其精气神,把闲散半劳动力转为劳动力?
找准症结,开对药方。濮阳县围绕保洁员等公益岗,想方设法就地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问题。冯铁军利用优惠政策顺势而为,为半劳动力贫困户量身定制公益岗,专门负责村里的卫生清扫。
每天一大早,韩中和把自家院落清理干净后,挥舞着笤帚在分包路段清扫,遇上乱扔垃圾的村民积极上前劝导。
“以前没事干,身体总是生病。现在有事做了,身体也有劲了,很知足。”韩中和说起这些,笑得像个孩子,“以前家也不像个家。现在,党和政府给修了院墙、装了大门,吃穿不愁,有个家的样子了。感谢党的好政策。”
此前,韩中和孤身一人,缺乏脱贫的动力,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当上保洁员后,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
在西韩信村,像韩中和这样的贫困户共有12户。冯铁军对他们开展“扶贫扶志”,转变贫困户思维理念,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提振其精气神。
王柏林今年52岁,腿脚不便,妻子缺乏劳动能力,结婚多年无子嗣,也没有一技之长,受尽街坊邻居调侃,家境每况愈下,逐渐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家庭卫生更是“脏乱差”,物品随处摆放,垃圾遍地,无处下脚。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即使给予再多的帮助和资金也是徒然。
得知情况后,冯铁军不论刮风下雨,只要一有时间就找王柏林谈心,聊家常、谈生活,劝他不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没有永远的贫困,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
半年后,王柏林深受感动,终于和冯铁军交了心:“以前从没人到俺家串门,更别提领导干部上门和俺聊天,鼓励俺对生活充满信心。不能辜负领导对俺的期望,俺要好好干,争取早日脱贫。”
如今,王柏林家院落干净,物品摆放整齐,户容户貌焕然一新。每天早上,夫妻俩干完自己分内的活儿,还主动帮别人干。村里闲置的土地,也被王柏林开垦,种上了农作物。昔日别人眼里的懒汉,变成了人见人夸的勤快人。2017年,王柏林家实现了脱贫。
像王柏林这样的保洁就业扶贫公益岗,2018年以来,濮阳县共安排了14652人,带动了1.5万余户贫困户增收,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社会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注入了动力。
“有了公益岗,农村卫生‘脏乱差’、垃圾乱倒乱倾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农村街道、房屋庭院整洁了,户容户貌亮丽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该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农村环境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变好,挣钱渠道增多,幸福指数提高,这是濮阳县退出贫困县后乡村变迁的真实写照。
谷爱素 程正锋 陈雨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