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按照“抓改革、强基础、育龙头、调结构、创品牌、促振兴”的思路,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基础不断完善。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千亿斤粮食、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全县粮田达到52.5万亩,2014年被评为“全市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县”,2018年粮食总产量36.1万吨。农业综合开发、灌区配套、土地整治等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建成投用,农田机井配套、彭楼灌区改扩建工程等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二十一连冠。同时,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加快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等体系。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管理,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水利保障。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产业,持续推进“六优四化”,重点培育了牧原生猪养殖、惠盈肉鸭养殖、高码头食用菌、颜村铺佑林葡萄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5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省级以上4家。全县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33.05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150万平方米,温棚瓜菜种植面积1.3万亩,中药材等特色种植面积 8560亩,小龙虾养殖、莲藕种植、稻鳅共作等水产种养面积2.5万亩,规模化养殖场314家。成功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范县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林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生态林业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农田林网、环城林系、郊野公园、国储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打造了G342、濮范高速公路、黄堤於背区、德商高速公路、范莘公路等重点生态廊道,全县林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30.5%,成功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坚持兴林富民,着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民生林业,累计发展苗木花卉林果2.1万亩,林下经济3.5万亩。
农村改革有效推进。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扎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良好,王楼镇东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