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濮阳发展成就巡礼——濮阳县

文化惠民“加码” 幸福指数提升

广场舞大赛。

扶贫演出送下乡。

戏曲进校园。

下乡为群众写春联。

农民秀才艺,草根展风采。

近年来,濮阳县按照“文化惠民、拼搏务实、勇争一流”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文化强县,在省、市各项工作排名中均位居前列。该县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化先进县”“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县”“河南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文化市场重大案件办理先进单位”“河南省‘欢乐中原·百城万场’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单位”“濮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品牌奖”“濮阳市农村宣传文化‘四有’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荣获“濮阳市文广新工作先进单位”“濮阳市‘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被批准命名为“第四批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河南省传统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古十字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等称号。

近年来,濮阳县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全县公共文化服务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夯实基础设施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县两馆建设。县文化馆常年开办书法、古筝、舞蹈等十几项培训班,年均举办社会艺术培训班20余期,举办大型展览10余次,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70余场次。县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建有流动图书点6个,年均到馆读者2万余人。

为提升两馆服务水平,目前正在建设的市民中心项目,将县文化馆、图书馆及博物馆规划设计在内,其中文化馆建筑面积2770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12627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面积7582平方米。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该县累计投入600余万元,完成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培训、党员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年均对群众进行农技知识等培训2000余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近年来,县财政投入8000余万元,实现了濮阳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目标,并配备了文化器材、广播器材、体育器材,达到了省定标准。全县80%以上的村文化中心能够利用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开展文化活动,涌现出如五星乡安寨村、马寨村,庆祖镇西辛庄村、后郑寨村,郎中乡马白邱村等一大批文化建设典型示范村。

农家书屋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央、省、市累计投资1996万元,为993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每村配有图书1200种1500册、报刊20种,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100种。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县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20个,村级服务点993个,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全覆盖。

强化人才保障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为建立起村级文化干部队伍,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农村宣传文化协管员选配工作,先后分两批选配了995名农村宣传文化协管员,实现了村村都有文化协管员。制订出台了《濮阳县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管理办法》,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以乡镇文化站日常管理为主,县文广旅体局进行监督和业务指导。为发挥好文化协管员队伍的作用,县文广旅体局对乡镇主抓领导、文化站长、文化协管员进行了系统业务培训,先后举办了“濮阳县首届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才艺大比拼”“基层文化协管员汇报演出”等活动,展示了农村宣传文化协管员的风采,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在选齐配强农村宣传文化协管员的基础上,该县还积极挖掘农村文化人才,建立农村文艺人才库,目前全县共有专兼职文艺人才2260人,民营文艺院团由13个增加到28个,业余文艺团队由600个增加至950个,文化示范村由30个增加至100个。县文化馆又组织专业老师逐乡培训,共培训“文化能人”2500名。县文广旅体局投资120万元,为乡村两级免费配发电脑400余台、音响380套、锣鼓器材150套、服装6000余套,建立了50支戏曲、舞蹈、书画、摄影等近千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着眼便民惠民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充分发挥县乡村文化主阵地作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项目。

一是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和国家重大纪念日开展节日文化活动。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濮阳县首届春节传统庙会暨民间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在县文化广场开展豫剧、大弦戏、大平调及艺术社团展演38场,观众人数达10万人次。在城隍庙和杂技文化产业园举办了两处“龙乡书场”,演出18场,观众人数达2万人次。在张挥公园举办大型民俗会演、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开展了盛大文化游园活动,日均游客达3万人。

二是精心组织各级广场文化活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广旅体局组织,举办了“欢乐中原、魅力濮阳”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共举办文艺晚会、戏曲晚会等各种大型文艺活动160余场次,观众人数达40万余人次。

三是配合全县中心工作认真抓好大型文化活动。如文明县城创建、“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精准扶贫文艺汇演、“十大好人”评选颁奖晚会等。2016年以来相继举办了河南坠子艺术节、全县广场舞大赛、地方戏曲展演周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

四是抓住省、市举办重大文化赛事活动的机遇来推动全县文化活动开展,2018年举办的省黄河戏剧杯大赛、市青年歌手大奖赛、小戏小品大赛等,通过层层推荐选拔,推动了全县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是利用濮阳历史文化资源举办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中华张姓始祖纪念文艺活动,五星孝道文化节、舜帝故里庙会、马寨梨花节、徐镇寿星文化节、海通文信荷花节等。同时,每年的4月15日在庆祖镇西辛庄举办“舞动花海”广场健身舞大赛。

六是积极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文化惠民活动,年均下乡演出1500余场次。每年放映电影11688场,丰富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挖掘打造

努力创作文艺精品

支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努力创作文艺精品,近年来,相继创作了豫剧小品《天下母亲》、坠子《骗局》、《非法集资危害大》、扶贫戏《搬迁》,濮阳历史名人戏剧《九品汲黯》、《杜暹教子》等十几部戏曲作品。

廉政小戏《一篮红杏》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梦想微剧场》栏目选中,已在央视播出。由濮阳县文广旅体局选送,濮阳县文化馆、濮阳县曲艺说唱艺术中心打造的现代坠子小戏《争风水》《闹春》,入围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获得团体金奖和最佳作曲奖;创作的戏曲节目《农家溜儿》,在全省曲艺大赛中获得最高奖“牡丹奖”,又应邀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国梦·劳动美”五一戏曲晚会大舞台。

今年新创作的曲艺节目《打春牛》《凑热闹》,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再次登上央视戏曲和音乐频道大舞台,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县大弦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排演的剧目先后参加了省剧协地方戏展演、省非遗中心组织的周口鹿邑老子文化节、洛阳牡丹文化节、南阳内乡文化节戏剧展演。

(赵少辉 陈雨童 濮阳县文广旅体局 供稿)

2019-09-12 1 1 濮阳日报 c45741.html 1 文化惠民“加码” 幸福指数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