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濮阳县的卫生健康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技术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迅速提高,医学科研成果不断增多,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健康濮阳建设全面起步。全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编发实施。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传播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医改推进机制取得新进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组建了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推动医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市、县领导的带领下,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医共体建设经验。同时,该县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得到了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组的充分肯定。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2017年,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采购药品1.4亿元,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2160万元,进一步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分级诊疗工作有序推进。制订实施全县慢性病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明确了医疗机构任务、转诊流程和办理程序,以及财政、价格、医保等部门职责,推进了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分级诊疗试点改革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已具备分级诊疗及家庭医生信息录入和应用条件。
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公共卫生服务更加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从2009年人均15元,增加到2018年的50元,免费为全县居民提供15类57项服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9%,新生儿、孕产妇、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规范化管理率完成上级目标,服务满意度90%。重大疾病防控持续加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21个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达到省定标准,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连续保持在90%,多数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与死亡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04年以来,乙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00/10万和1.0/10万以下,连续多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实行“五扩大、六加强”艾滋病防治措施,艾滋病人得到关爱;提前实现结核病控制指标;疟疾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精神卫生、地方病、职业病防控扎实有效,无重大群体性疾病人群流行。卫生应急能力持续提升。建立了卫生应急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等,巩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成果。持续开展传染病防控、紧急医学救援、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演练,提高了卫生应急处置技能。妇幼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县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提高了母婴安全保障能力。2009年起,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住院分娩率达到99.98%,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5‰以下。同时将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婚前保健项目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提高保健水平。自2017年起,免费对早中期孕妇开展一次血清学筛查(生化免疫指标检测)和一次四维彩色超声筛查,对新生儿开展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听力筛查服务。提高孕妇产前筛查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减少出生缺陷发生。2018年起,全面开展农村适龄妇女、纳入低保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提高了妇女“两癌”的早诊早治率。综合监督执法持续加强。按照“分得清、收得进、存得下、运得出、管得住”的原则,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统一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处置。持续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传染病防治、放射诊疗、学校卫生、公共场所、生活用水等专项监督检查,保障了医疗市场和学校、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公众的卫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持续提高。2018年底全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达14台。截至目前,从业卫生人员总计63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737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5.36人;执业(助理)医师2648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47人;注册护士数2023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1.89人。
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实现快速发展,2017年县中医院被评定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2018年县人民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2月,城关、徐镇、王称堌、庆祖、子岸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017年12月徐镇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
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加快发展。县级医院建设前所未有。2016年以来,共投资104159.5万元,启动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医院新院区建设,建设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广大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标准化建设力度空前。2008—2012年,濮阳县共投入资金618万元,对618个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2013年以来,投资12068万元,建设提升14个乡镇卫生院及计生服务中心、76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民营医院得到均衡发展。2008年前仅有4家民营医院,目前已达到12家,其中综合性民营医院6家,康复医疗中心6家,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
中医药事业得到发展。1987年建设成立了县中医医院,现在已发展成集教学、科研、临床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县级中医院,中医妇科和康复科被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6个卫生院高标准建设了中医堂,现拥有了中医药技术人员545人。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2011年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自2014年起对所有药品均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对住院诊查费、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院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濮阳县卫生健康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濮阳县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赵少辉 王宏振 史晓晨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