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的工业园区,满眼的绿意恣情舒展,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稻花香里诉说着丰收的年景。蓝天白云下,鸟儿不时从树梢或草丛腾起,共同描绘出这片沃土的勃勃生机。
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近年来,工业园区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立足点和归属点,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为支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风正帆悬,未来可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园区的乡村正向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美好未来大步迈进。
以村庄整合工程为突破点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工业园区以棚户区改造为支点,通过村庄迁建整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撬动乡村振兴。为扎实推进棚改项目建设,工业园区每月将各自施工进度及环保治理等情况上报棚改指挥部,并由监理单位互相打分,按照排名先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同时,通过实行突击检查等方法,找出工地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针对性整改,确保了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发生。
目前,A、B、C地块部分楼栋已达到交工条件,配套幼儿园内部装修完毕,正在进行外墙粉刷。A、B、C地块的室外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部启动,目前已完成地下雨水、污水、给水管网的铺设工作。D、E地块部分楼栋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及地库施工。
以农业农村改革为着力点
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全区22个行政村完成了颁证,剩余的湖夹寨村正在进行档案资料整理,确权工作接近尾声。
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2017年完成周村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其他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人口摸底排查工作已完成。下一步,辖区所有行政村将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努力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加快推进村级合作组织、融资平台建设,搞好资本运作,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增值,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巩固深化农村股改成果。
以满足基本需求为底线
提高生活保障水平
加强农村社会基本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志愿服务帮扶制度,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重视农村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育综合水平。
鼓励农民本地就业、创业。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大规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范围内给予创业人员优惠补贴和产业支持,引导鼓励劳动力本地高质量就业、创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以传承优秀文化为依托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发扬孝道文化、乡贤文化。大力整治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着手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事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注重文化设施建设。按照每个村庄建设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一个集体书屋等标准,大力建设村庄文化设施,配备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图书等,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文化协管员具体管理。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专人指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利用各村秧歌队举办文艺会演、广场舞等文体活动,使广大农民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传承历史文化,愉悦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提升村容村貌为切入点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狠抓村内排水排污设施建设。村庄搬迁前,服务群众工作不放松,完成东七保寨等10个村道路整修和排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重点村街道污水横流现象。
稳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深入实施马头村、吴家村、吴拐村等村庄的饮用水工程项目,通过管网延伸解决全部村庄的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乡村保洁常态化。坚持农村垃圾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利用好每村建设的若干个垃圾临时存放点,引导群众定时、定点倾倒垃圾,并配备农村保洁员126名,组建3支垃圾清运队,切实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集中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发动区、办、村三级干部职工和群众,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清洁家园集中行动,助力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村中墙体广告。
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河长制,全面清除河道垃圾,加强引潴入马沟河道治理、入河排污口专项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大力实施绿化工程,着力构建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以夯实基层基础为抓手
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原退伍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进入村干部队伍,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村务组织和工作制度,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借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机会,切实选好配强村级班子,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的能力。
建设平安乡村。定期研判维稳工作形势,及时指导部署工作。发挥好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作用,坚持实行分级调处制度,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出重拳、下重手,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构建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在实现法律服务基层工作上下功夫,做好各村(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张敬勇 吴峰 张连选 文/图